57书屋

第472章 视察 (2/3)

赵煦嗯了一声:“这是自然!”
  他看着沈括,也看向在他身边的这些大臣。
  蔡京、苏颂、范纯仁、程颐、吕大防……
  然后,他就轻声道:“朕一直觉得,天下事官府管的太多了!”
  所有人都低着头,心中想法不一。
  但对赵煦的这个表态,他们都是欢喜的。
  官府插手的事情太多!
  这是大宋立国以来,天下人公认,人尽皆知,却没有几个人敢说的事情。
  没办法!
  赵官家们,素来是不占便宜就等于吃亏。
  而当今官家仁圣,心忧万民,惦记苍生,即位以来已经多次表态,要放松监管,要放开限制,要重视民生,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这让士大夫们欢喜鼓舞,直呼圣天子!
  “所以,朕一直在想着,对将作监、内侍省的一些不必要的有司,进行剥离!”
  “如东西窑场,过去雇工两千余,有十三监,太多了!”
  “朕今年以来,已经将之裁撤了一千余,监官减少到了七人,却并未影响宫中用度,也并未影响国家运作,反而增加了效率!”
  所有人齐齐躬身:“陛下圣明!”
  这是赵煦的政绩!
  也是他现在能得到广泛支持的原因所在。
  亲身经历了这些事情的沈括,更是拜道:“臣奉旨意,督办相关事务,深为陛下之圣智而拜服!”
  今年以来,对专一制造军器局而言,是一个魔幻之年。
  正月之后,一道旨意,就从宫中降到了他沈括这里。
  按照旨意,沈括领导下,专一制造军器局牵头,会同将作监、内侍省。
  把那些宫里面,放在架子上吃灰的技术,拾掇拾掇,整理整理,选出其中可用、堪用的后,就放到专一制造军器局来了。
  这些技术,千奇百怪,涉及各个方面。
  有纺织的、有染色的,也有瓷器、窑场相关的……
  反正都是宫里面或者专一制造军器局研发的。
  好多都是中看不中用——要么太贵,成本太高,要么太复杂,流程太多。
  这个时候,专一制造军器局就得想办法,将之民用化,简化、降低成本,搞出一个丐版的替代品。
  然后……
  闰二月后,让沈括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
  汴京城的商贾们,居然在宫中的使者的带领下,带着钱找上门来了。
  然后,在宫中指挥下,沈括就和这些商贾,签订了契书。
  <div class="contentadv"> 采取类似都曲院里扑买酒曲一样的法子。
  由商贾们通过竞标的方式,来出钱参与到一些技术的研发、应用之中。
  等到这些技术研发完成,这些商贾就可以优先获得相关技术。
  同时他们还获得了这个技术相关的市场准入门槛。
  于是,专一制造军器局,没用国家一个铜板,就养了上千名工匠、官吏,来专门做相关研究。
  这还不算什么!
  真正神奇的是随后的那些操作。
  在宫中的指挥下,将作监、内侍省的很多有司,一个个被裁撤或者减员。
  特别是东西窑务,几乎就被对半砍——只有负责御用精瓷的窑工才会被留任。
  偏生,这样的事情,没有引起任何动荡。
  一切都是在有条不紊之中渡过。
  被裁撤的工匠,甚至是高兴的——他们去商贾那边做工,工钱比给赵官家打工高了好多,还不用被上官克扣工钱。
  也就只有那些,没了油水的官吏,会埋怨几句。
  但,谁会管这些败犬的哀嚎呢?
  在这些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沈括就惊讶的发现了。
  裁撤了一半以上雇工和官吏的东西窑务,依旧可以满足宫中和有司用度。
  而剩下来的经费,则被用来向相关商贾采购宫中和有司需要的各种瓷器。
  最后将作监一算账——支出比过去,减少了两三成!
  赢麻了!
  更夸张的是,经过这些操作后,现在,专一制造军器局的经费,有大约两成左右,是商贾们缴纳的各种费用。
  同时,这些商贾们兴建的作坊、场务,则成为了专一制造军器局的延伸。
  好多琐事、零件,现在都可以交给这些商贾去办。
  专一制造军器局,只需要负责最核心的那些工序就可以了。
  这相当于给专一制造军器局插上了一对翅膀。
  各种军械的产量,不断增加。
  像是铁甲、克敌弓、蹄铁一类大批量需求的军需物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直播挑战,百次误入案发现场 我以道心越仙凡 师姐退后,让我来C 超神抽奖师,全民都是我的打工仔 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亮剑:老李要枪不要! 塌房?我拆了你这破娱乐圈 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三爷,你家小姑娘又立功了 快穿:我一天48小时卷死男女主
相关推荐:
我以道心越仙凡 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三爷,你家小姑娘又立功了 北离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