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 (2/4)

只是看了他的文章,就想将女儿嫁给他。
  当即就兴致勃勃的接了过来,然后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一看,司马光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不错!不错!”
  “久闻公择之甥,文章诗赋有汉唐之风,今日一见,确实名不虚传!”
  李常闻言,顿时叹道:“司马公缪赞了!”
  “这孩子自幼聪慧,就是太过执拗了。”他假意叹息着:“去岁,蒙文太师荐举才得以改官,授给秘书省著作郎一职……奈何此子却心系文学,一直说着想要去登州为官。”
  “登州?”司马光问道:“令甥可是慕苏子瞻之名?”
  李常点点头:“正是如此!”
  苏轼的名头和魅力,是无穷大的。
  天下文学之士,都想追随于他,也都以能和苏轼唱和而有幸。
  自从苏轼出知登州以来,登州那边就成了天下文人趋之若虞之所。
  每天都有人络绎不绝的前去登州,想要参与到苏轼的酒会、诗会之中。
  而偏偏,近来苏轼的文章、诗赋,再次进入了一个创作的井喷阶段。
  短短一年,就写出了七八篇传颂天下的诗词。
  于是,文人们的心,都是痒痒的。
  别说旁人了,以司马光所知,他的儿子司马康,还是司马康的好朋友晏几道,都想过丢下汴京的事情不管,去登州和苏轼饮酒作乐,写诗做赋。
  所以,司马光也不疑有他,问道:“既是如此,公择何不成全?”
  他笑着道:“以令甥的文才,到了登州,与苏子瞻切磋,来日必可为大家!”
  李常叹道:“奈何登州之阙难补,且晚辈那外甥,寄禄官已是通直郎,外放的话,非州判、推官不可!”
  苏轼知登州,若是以往,可能还没什么。
  毕竟,天下州郡道路难通,交通不便。
  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知道,苏轼在登州。
  但现在可不一样!
  汴京新报隔三差五就刊载一篇来自登州的苏轼诗词。
  登州海鱼干之名,天下远扬。
  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甚至有那富豪,腰缠万贯,前往登州,打算效唐代汪伦之故智。
  于是,登州之阙,也变得艰难起来。
  司马光想了想,就笑道:“登州之阙是难,但令甥可谋莱州、密州之阙啊!”
  “以令甥的寄禄官官阶,加上秘书省著作郎的差遣,外放的话,谋求权知莱州或者密州,应是无碍的!”
  李常叹道:“奈何其为人固执,只愿求登州之阙!”
  他看着司马光:“晚辈因此烦恼。”
  司马光笑了:“公择当好生相劝才是,自古君子权变,不碍大节……”
  说到这里,司马光愣住了。
  他看着李常,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这是拐着弯,劝他也要权变,要活在当下。
  司马光脸色骤然就变了:“公择也以为老夫不懂权变,固执己见?”
  <div class="contentadv"> “若老夫真是如此!”
  “早已辞官归乡矣!”
  别以为,只有王安石王介甫,才会视功名如浮云,一朝志向不得伸张,便连夜辞官而走,连给别人挽留的机会也不给。
  他司马君实也是一样的。
  能在洛阳十五年写书,就已经证明他的性子。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士大夫,如是而已!
  “老夫在朝近年,错非念天子之期望,思先帝托付,早已弃官!”
  真的!
  在司马光心中,现在是满朝乌烟瘴气,上下都只在争权夺利。
  尤其是那些昔日志同道合的人,一个个渐行渐远,让他心灰意冷。
  只有天子,唯有天子。
  让他无法割舍!
  每次他想辞官的时候,都会想起那双对他殷殷期盼,充满真诚的眼睛。
  也都会想起,他第一次入京,面见天子时,天子御笔钦题的那‘股肱宋室,师保万民’八字。
  天子以国士待他,他自当以国士报之。
  于是,在这样的信念下,在见着其他人纷纷的走上了韩绛的调和之路。
  司马光的思想,越发的走向了歧途。
  在司马光看来,这并非是他不愿权变。
  而是他不能权变!
  他若变了,这满朝上下,就尽是汲汲于功名者。
  天子年少,若见满朝上下皆是如此大臣。
  等他长大了,他肯定会觉得天下皆无正人。
  于是,他就可能误入歧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 让你收废品,你手搓光刻机? 雄兵连之武安君 蒸汽世界的奥秘侦探 认祖归宗后,她掀翻男女主! 暴发户爱上京圈太子爷,怎会般配 先断情,后修仙,小师妹重生炸翻天 物价疯贬,她做恶毒女配日入千元 综网:从速刷打灰开始的战斗天选 预见凶案现场后,我成了警局常客
相关推荐:
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 认祖归宗后,她掀翻男女主! 暴发户爱上京圈太子爷,怎会般配 先断情,后修仙,小师妹重生炸翻天 物价疯贬,她做恶毒女配日入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