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410章 宋誓(2) (1/2)

  第410章 宋誓(2)
  赵煦看着匍匐在自己面前的群臣,摆摆手,道:“卿等且起来吧。”
  群臣起身后,赵煦就带着他们,继续走到沙盘之前。
  “卿等都听说了,朕遣人前往在靖安坊之中的事情吧?”
  群臣都低着头。
  此事,如今是汴京城里最热议的事情。
  今天早上的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都报道了。
  汴京新报注重在孝道上,汴京义报则更关心皇室在靖安坊的动作,提出了很多疑问,落脚点最后落在‘与民争利’的事情上。
  “不瞒诸位爱卿,此事是朕主导的。”
  “这靖安坊,便是朕欲解决汴京问题的试点。”
  “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靖安坊为试点,落子在整个汴京城。”
  “若其可行,则推而广之,若其不可行,损失在可控之中。”
  “除此之外,朕还有些私心,欲以改造靖安坊所获之利,为两宫慈圣兴建宫阙,尽一尽孝道。”赵煦说着,就微笑的看向群臣:“卿等应该可以体谅朕的这一片孝心吧?”
  群臣能说什么?
  只能集体拜道:“陛下仁孝,天下之幸也。”
  赵煦呵呵的笑了起来。
  然后,他就指着靖安坊,眼中闪亮起来,扭头对着跟在他身后的范纯仁,问道:“范卿,且看这靖安坊……”
  “东接明德坊,与景明坊相连,东向御道从其侧过。”
  “南与打瓦寺、广福坊相接,旧封丘门在其北。”
  “两者相连……”赵煦手指比划着,将这两个方向的厢坊连接起来:“就是旧封丘门大街的主干区域。”
  这样的地理位置,如此核心的城市区域。
  若以现代房地产的视角来描述,就是‘帝都核心,天家之畔,天街之旁,东华门外进士之家!’。
  绝对会被人疯抢。
  然而,这样的黄金位置,极具开发潜力的坊区,如今却是个十足的城中村。
  除了少数几户人家外,其他一切都是夯土而建的院子,甚至是竹木茅草搭建起来的屋舍。
  这些房子、院子,紧密相连,延绵成片。
  让整个靖安坊,都变得拥挤不堪。
  毫不夸张的说,一场意外的失火,就可能导致整个坊区被烧成白地。
  “朕打算,出宫中之财帛,市此地百姓之屋舍,并抄没的王、徐、张等家宅邸,于此重新建造一批屋舍,售与汴京及天下官商之户。”
  “同时,朕还打算在这靖安坊内,建设蒙学、小学、初中。”
  赵煦简单的和他们解释了一下蒙学、小学、初中,然后从初中通过考试考入府学的教育体系。
  这个设想一说出来,每个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经筵官们,兴奋的握住了手。
  蒙学、小学、初中、府学的教育升级体系,对他们来说,不啻于盘古开天辟地一般的创造。
  因为在这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设想。
  大宋教育体制,始终停留在范仲淹庆历兴学时代。
  以太学为中央最高学府,在天下州郡设置州学、县学,以学官主导,同时鼓励民间办学。
  大宋四大书院和随之不断出现的各地私人学院,从此不断涌现。
  但这些都是针对成人的。
  也没有成体系的教育路线。
  而赵煦提出的蒙学-小学-初中-府学(州学)-太学的教育体系。
  对这些人来说,等于打开了全新世界的门户。
  伴读们就不一样了。
  他们几乎是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靖安坊的房子要涨价!
  而且,肯定会飞涨!
  甚至成为汴京城,最保值也最坚挺的产业。
  为什么?
  靖安坊就这么大,其土地有限,建造的房子也有限。
  可天下人想要让自己家的孩子,入读汴京府学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便是他们家里,怕是也会忍不住想要买一个靖安坊的房子,给家族子弟占个地方吧?
  可见未来有限的供应,加上无限的需求。
  此地的房价,得涨成什么样子?
  一个院子,怕不是得要几千上万贯?
  众人心中,想法不一,但还是很快齐齐说道:“陛下仁圣,臣等拜服。”
  没有任何人,哪怕是程颐这样的道学家,指出赵煦利用房子来搞钱的手段有什么不对。
  <div class="contentadv"> 因为,赵煦已经说了,他是出于孝道,才这样做的。
  出于孝道而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指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盗墓:满级黎簇重回新手村 黄泉逆行 我都满级号了,你们才刚穿越? 斗罗:龙王之神明哀歌 战神归来,我被美女包围了 首富大小姐是农村来的 恶雌心声野,撩得兽夫红了眼 人在诸天,摆烂成帝 薅龙气养崽后,我成帝后了! 浊世武尊
相关推荐:
盗墓:满级黎簇重回新手村 战神归来,我被美女包围了 首富大小姐是农村来的 人在诸天,摆烂成帝 薅龙气养崽后,我成帝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