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49章 新役法(2) (2/3)

筵上,常常和范学士(范纯仁)、吕侍讲(吕大防)等先生请教地方情弊……”
  “皆言,地方之弊,患在地方钱少难为……”
  “尤其是小事、琐事,常常匮于钱少,而不能为……只能坐看其滴水穿石,逐渐败坏!”
  说到这里,赵煦就叹道:“故而,孙臣以为,韩相公许是也考虑到这个……”
  “想叫地方多些钱做事,不必事事与朝堂商议。”
  两宫听到这里,也都有些释然。
  但她们依旧放心不下。
  毕竟,地方上若是钱多了,就可能甩开中枢,自行其是。
  这是唐代的教训!
  像安禄山为什么能反?因为人家左手兵权,右手财权。
  于是,向太后道:“吾与太母,皆担心地方势大,将来难制!”
  赵煦笑了笑,道:“此事好办,定下条贯,规定这些新增的钱帛,只能用于琐事、小事,只能用于修补……”
  “譬如二十、三十人之役,而超过这个限制的事情,便只能由中枢做主!”
  两宫听着,感觉有些道理。
  赵煦趁机继续劝道:“再者,只是在开封府试行而已。”
  “京师之内若有不便,即时调整就是!”
  两宫这才终于被说服。
  太皇太后道:“便且看看成效吧!”
  ……
  都堂。
  韩绛站在令厅后的花园。
  看着花园之中已经渐渐枯黄凋零的草木,他的心情有些忐忑。
  他知道他在挑战什么?
  但他不得不那样做。
  数十年仕途,在地方流转的经历,使韩绛很清楚,在大宋地方为官,除了元老重臣外。
  大多数人想要做事,千难万难。
  所以,王安石变法,才要在免役法、免行法上配套一个宽剩钱政策。
  这个政策,是韩绛最欣赏的。
  <div class="contentadv"> 也是最受地方好评的。
  因为宽剩钱,真的可以解地方燃眉之急。
  “右揆在忧心两宫?”章惇不知道在何时,出现在韩绛身旁。
  韩绛没有说话,这自然就是默认了。
  章惇呵呵的笑了笑,道:“下官以为,右揆不必忧心……”
  “天子必会为相公条例说好话的!”
  韩绛回过头,看着章惇,良久道:“子厚难道不知当年王介甫为了这宽剩钱,在先帝前进言、劝说了多久?”
  对地方来说,宽剩钱增加当然是大好事。
  不仅仅可以让地方官可以做更多事情,也可以让他们的政绩更好。
  但天子就未必了。
  宽剩钱多了,地方上对中枢的依赖就会降低。
  这对于大宋官家们来说,几乎就和要他们的命没有区别。
  也就是王安石,当年苦口婆心,才说服了先帝。
  现在,两宫听政,天子幼冲。
  韩绛真的忧心,两宫会出于祖制而否决他的提议。
  可增加宽剩钱,却是他韩子华最重要的政治抱负。
  不然,他为何要来汴京趟这潭浑水?
  在洛阳享福不好吗?
  章惇轻笑了两声,道:“右揆该不会以为,役法检讨这么多日子,天子没有听说右揆想要提高宽剩钱的想法?”
  “既然天子没有立刻反对,甚至一句话也没有评价过……”
  章惇微笑着:“那就说明天子是支持右揆的!”
  韩绛听着,眼睛亮了起来。
  确实!
  天子控制着探事司,这如今是都堂宰执人尽皆知,却无人愿意点破,更不肯说出口的秘密。
  毕竟,那个《汴京新报》用的是沈括的活字印刷,使得是大内制造的油墨。
  就连平素发行,都是在新城的染院——而染院旁就是专一制造军器局。
  只是……
  天子为何会支持提高宽剩钱在地方的比例?
  他就算是天授其才,也应不会知晓地方上的事情吧?
  难道说……
  先帝?
  不可能!
  韩绛立刻摇头,先帝不可能教天子这些事情。
  韩绛正想着,令厅外就传来了欢呼声。
  “两宫慈圣旨意……”
  “已允了役法条例在开封府试行!”
  韩绛猛然抬头,一脸错愕的看向章惇:“子厚,是怎么知道的?”
  章惇笑起来:“猜的!”
  他笑的无比灿烂!
  因为他已经靠近了真相。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妻妾同娶?改嫁王爷后我宠冠京城 成为人皇,我反身打碎人皇系统! 无限狱主,我的牢房里全是女魔头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诡异入侵,我反杀不过分吧? 夺臣妻:疯批帝王他强取豪夺 隐居三年,出狱即无敌 女帝废我状元郎,夺她江山灭她国 从昊天宗少主开始
相关推荐: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妻妾同娶?改嫁王爷后我宠冠京城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夺臣妻:疯批帝王他强取豪夺 隐居三年,出狱即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