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 (2/3)

益,将整个吕家都埋葬?
  所以,他已经想清楚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吕公著持芴拜道:“启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臣入京以来,伏睹皇帝陛下,绍履尊极,躬行大行皇帝德政,孝慕两宫,临朝神圣,祖宗法度俱全;两宫慈圣,勤劳庶政,保佑圣躬,德泽天下,推恩万民……”
  帷幕后的两宫听着,都是微笑起来。
  特别是太皇太后,内心有着微澜:看看人家!
  吕公著继续说着:“臣窃思自古人君即位之初,当修德为要,治学为上……然后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新而又新,以至大治……”
  “臣竭尽愚智,考论自古孝道,乞奏十事,仰赞圣聪……”
  两宫在帷幕后,齐声道:“吕学士请言之!”
  赵煦也道:“学士请言!”
  吕公著持芴拜道:“臣所言者……一曰:畏天!”
  这是必须要说的!
  也是他作为旧党元老的核心主张!
  王安石变法高举的旗号里,就有:天变不足畏!
  真的是撕下了士大夫的遮羞布。
  这种事情不是大家心里面知道就好了吗?
  你干嘛把它说开!
  假如皇帝连天都不怕,那谁还能约束?
  所以,必须拨乱反正,必须让皇权重新敬畏上苍。
  尽管大家都知道——哪来的什么冥冥中不可知的天意?
  要真有所谓的天意、天命。
  黄河连年泛滥,地震隔三差五,蝗灾、旱灾此起彼伏。
  大宋为什么还没有灭亡?
  两宫听了,都很赞同的点点头。
  赵煦也是配合的露出了微笑。
  吕公著松了一口气,只要可以开好头,那下面的话,就可以接着说了。
  “二曰爱民、三曰修身、四曰讲学、五曰任贤、六曰纳谏、七曰薄敛、八曰省刑、九曰去奢、十曰无逸……”
  赵煦听着,微微眯起眼睛来。
  他此刻挺想点一个姓司马排行十二的老臣的名字:看看人家!多懂事啊!
  没有一个字说自己要做什么,但却已经将他想要做的事情介绍了一遍。
  简简单单,就说明了他这次入朝之后,只要主政就一定要拨乱反正的态度!
  但在同时也留了极大的空间和余地给反对派,也给宫里面。
  因为他的话怎么解读都可以!
  于是,赵煦笑着说道:“学士所言,真乃英雄所见略同!”
  他回头看向帷幕:“太母、母后,朕记得上次,司马师保也上书求直言了!”
  “今天吕学士也有纳谏之言!”
  “父皇教诲,果然是至理名言也!”
  “就应该广开言路,叫天下人都来说话!”
  帷幕里的两宫听了,却都是阴沉了脸。
  上次司马光求直言,求到最后,居然是把刀子砍向高家、向家!
  这些日子,高家、向家的命妇们,可没少在两宫面前哭哭啼啼过。
  吕公著更是连忙拜道:“臣所谓纳谏,与司马学士还是不同的……”
  “臣以为,陛下纳谏进言,当以朝堂为主!”
  “尤其是御史台言官,更属重中之重!”
  “臣愚钝,请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于御史台多进君子贤人,退那等阿附权贵之小人!”
  这也是吕公著今天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要占领少主身边,让正人君子围绕在少主身边。
  还要让御史台变色!
  使这个大宋最得利的武器,这天下舆论的唇舌,掌握在君子手中!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被新党控制,沦为新党攻击和议论君子们的武器!
  吕公著非常清楚,御史台的重要性!
  只有控制了御史台,才能借助舆论的力量,倒逼都堂的新党宰执,迫使他们主动退让。
  这样可比横冲直撞,直接去和新党发生正面冲突要好得多,也有更多退让、妥协的可能性。
  毕竟,御史台弹劾,可以请罪出外。
  只要请罪出外了按照传统,就要点到为止,就此收手。
  两宫听着吕公著的话,虽然没有领悟到吕公著的用意,却也都赞同。
  毕竟,现在御史台全是新党,让她们也多少有些不舒服,掺点沙子进去,似乎是个好主意!
  太皇太后便问道:“学士可有君子人物举荐?”
  吕公著悄悄的趁着这个机会,瞥了一眼那位端坐在御座上的少主。
  没有发现这位少主有要说话、表态的迹象。
  这让他松了一口气,但内心依旧是忐忑的。
  只能试探着奏道:“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渣夫不知她好,年下弟弟撬他墙角 步步失控 资本家小姐觉醒后,手撕仇人海岛随军 四十九条末世规则 都莽穿妖国了,还说你很稳健? 抗日之忠魂传奇 谈什么感情,拿钱砸我啊大小姐! 开局诈尸:藩王带头造反 人形兵器1 我在废土做局资本
相关推荐:
资本家小姐觉醒后,手撕仇人海岛随军 开局诈尸:藩王带头造反 天下游鱼 蒙冤入狱后,我惩恶徒兑万物! 穿书当小妾:炮灰女配选择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