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23章 朕给旧党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 (1/2)

  第123章 朕给旧党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定)
  元丰八年,四月丙戊(二十三日)。
  今日不是听政日,但来自天下州郡和都堂的奏报,依然经由通见司送入宫中。
  向太后于是领着赵煦,在保慈宫里,一边批阅,一边教着赵煦理解这些事情。
  而赵煦自然很乖,向太后教,他就听,向太后批阅他就乖乖的在旁边捶肩倒水,看的太皇太后也吃味不已。
  于是赵煦立刻跑过去,也给太皇太后捶捶肩膀,倒倒茶水。
  保慈宫中,顿时洋溢起欢乐的笑容。
  而赵煦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的知道了,现在大宋天下在发生什么?
  枢密院言:枢密副都承旨张山甫,自元丰以来,任职勤勉,无有过错,乞加恩。
  命依故事,推恩张山甫子女。
  乃录其子张咏为右班殿直,女婿陶器为太庙斋郎,特酬其劳!
  嗯,这是大宋常态了。
  高官的子女,必然有荫封!
  但子孙不成器,也注定被内卷到极致的大宋官场卷碎。
  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个赵煦恶趣味召回京城的晏几道了。
  混了几十年,越混越回去,要不是赵煦拉他一把,他还得继续沉沦在地方,做不入流的差遣。
  韩绛奏:保甲旧法,颇有不便,乞下诏,令天下保甲户保丁,久病及体弱者,或家丁不足二人者,及五等户有田不足二十亩者,罢保甲校阅。
  两宫诏可。
  这是韩绛射出的第一支箭!
  也是保甲法改革的序幕。
  赵煦一看就知道,韩绛这个糟老头子,肯定瞄着的是罢废除了河北河东陕西等边塞外其他地方的保甲。
  但他不好直接提出来,就用这种办法日拱一卒。
  知成都府吕大防上奏:大行皇帝推恩成都百姓准年与三万石米麦,低价售与成都贫弱之民,乞两宫依旧推恩,照此旧制,依旧拨米三万石与成都。
  两宫自然从善如流。
  然后就是一封御史弹劾。
  弹劾的就是刚刚上奏的吕大防。
  监察御史安惇奏:伏闻成都府逐年拨米三万石售与贫弱之民,近闻知府吕大防许官府举人置历购买,因缘请托,享此厚利,乞委官核实!
  两宫看到这里,就都皱起眉头来。
  “这吕大防,到底在做什么?”两宫都在心中犯嘀咕。
  毕竟,前面吕大防还是一副为民做主,给两宫请示,请求两宫继续推恩,转头就有御史说他把这些朝廷低价拨的米,卖给了官户举人,当起了掮客。
  这谁受得了?
  一种被蒙蔽和欺骗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
  这就是如今这个时代,要统治天下所面临的困境了。
  信息上,严重的不对等!
  当两个截然不同的说法,被摆在面前时,作为统治者,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做出判断——相信谁!
  大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派出内臣到地方担任‘走马承受公事’,充作皇帝的眼睛和耳朵。
  让这些人定期报告地方上的情况。
  但这些派出去的内臣,经常被人腐蚀,成为了和地方官同流合污的存在。
  他们的报告,也不在完全可信。
  “六哥怎么看?”向太后拿着御史的弹章,问着在旁边的赵煦。
  太皇太后也看了过来。
  赵煦笑了一声,答道:“儿不太懂这些事情……”
  “不过……儿有疑问……”
  他拿着弹章:“这位御史的弹章,怎就恰到好处的出现在成都府的上奏后面?”
  两宫听着,都是皱起眉头来。
  是啊!
  向太后立刻对石得一吩咐:“去取御史安惇的告身脚色来……”
  取来一看,好家伙!
  安惇,广安军人,太学上舍及第,为成都府教授,去年升任监察御史。
  他就是成都府的人!
  所以,解释的通了。
  现在,就只有两个可能了。
  一:吕大防真的在将原本应该要把低价卖给贫困百姓的米,卖给了当地的豪强大户,赚了中间价。
  二:有人希望吕大防这么做,但他不肯,于是,就诬陷他,要把这个人调开!
  哪一种最有可能呢?
  所以,安惇意欲何为?
  向太后和太皇太后对视了一眼,然后问赵煦:“六哥有什么想法吗?”
  赵煦摇摇头:“儿不太懂……”
  “不过……这个吕大防儿倒是知道一些……”
  “嗯?”
  “儿看过此人给父皇上奏的许多奏疏……也看过父皇对其的批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重回宿敌年少时 让你设计装备,你给我搞科幻? 荒野直播,毛茸茸带我屡破凶案 傅总别虐了,少夫人已签字离婚 争魁 修仙直播间,小师妹她专抢机缘 神级选择:从苟在魔门当人材开始 惊悚:服了,开局抽到种田系统 镇玄鼎:从与女剑仙同修开始无敌 快用你无敌的避雨诀想办法
相关推荐:
重回宿敌年少时 争魁 剑修,狗都不谈 快穿捞女日常 开局锦衣卫:从抄家开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