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1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 (2/3)

而惊怒不已,正欲解释的时候,就听着那帷幕后的太后询问道:“诸位髃臣可知,如今天下僧人之中,可有修为有成、佛法精深、持戒森严,可堪领率众僧者?”
  王珪和蔡确,同时抬头,两人眼中满是惊讶。
  太后和皇后,这是怎么了?
  倒是在班列中的尚书左丞、门下侍郎章惇,听明白了高太后的意思。
  这位和蔡确同自福建来的执政在心中,摇头一叹:“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和地方军州上的监司官员不同。
  身处两府的宰执们,日日与官家相处。
  早就知道,皇帝是人不是神。
  不仅仅可以被愚弄,甚至可以被戏耍。
  宫中的太后和皇后,更是与民间的妇孺,没什么区别。
  甚至可能,还要不如。
  所以,章惇想了想,持芴出列,奏道:“奏知太后、皇后,臣曾听闻,元丰中日称僧圆寂后,官家曾命有司寻访善佛法、明梵文之西僧入京传法,主持译经、传经事,于是陕西转运司举自三藏法师求法处而来之西僧金总持应募,经有司考核,确实精通佛法,梵文造诣高深,官家于是诏封‘西天三藏法师’赐紫衣,命主持传法院……”
  元丰改制,罢去了历代以来首相兼任‘译经润文使’带职的传统。
  这使得,三省有司对译经事业的关注,大大下降。
  除了章惇没事干,常常跑去传法院里,与那位番僧金总持谈佛外,三省两府重臣几乎没人将此事放在心里,一时间自然想不起来。
  而章惇关注那位番僧,并不是他信佛。
  恰恰相反,作为儒门弟子。
  章惇对佛、老之事,素来敬而远之。
  章惇结交金总持,是因为那个僧人,曾经在西贼境内多年,还受到过贼酋的重视。
  而章惇,素来有志于兵事。
  他这是未雨绸缪!在搜集和打探,西贼的军事、政事、国事细节。
  高太后和向皇后听了都是大喜不已!
  日称僧,是大宋名僧!
  庆历七年,被仁庙迎入传法院,拜为‘西天译经三藏朝最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日称’。
  从庆历至元丰,这位从三藏法师求法处,不远万里来到中土传法的高僧,就一直主持着传法院的译经之事,翻译的佛经,多达数十卷。
  更曾出任大宋皇家寺庙开宝寺主持。
  高太后和向皇后,前往开宝寺进香时,见过这位西方来的高僧。
  确是宝相庄严,佛法精深。
  如今,听章惇提起,东京城里,竟还有一位和日称僧一样,自三藏求法处来的高僧,不禁欢喜不已。
  高太后和向皇后对视了一眼,然后道:“既如此,老身以为,如今开宝寺失火,或是寺中缺乏高僧以身作则,为众僧榜样的缘故!”
  “列位髃臣,除此僧为开宝寺主持如何?”
  三省两府的宰执和两位翰林学士听了,都是面面相觑。
  蔡确心里面,也多少有些失望。
  但,没有办法。
  就和他总劝自己的妻子,不要去烧香,但总是劝不了一样。
  面对信佛的太后、皇后,作为臣子,他除了服从,没有其他选择。
  好在,至少,今天开了一个头。
  三省两府及翰林学士,同朝两宫!
  在大宋,最困难的,永远是开先例。
  今日,他借着开宝寺大火,导致三省两府和翰林学士,都陷入恐慌的机会,开了这个先例,日后,再有事情就可以援引此例。
  “臣等同奉旨意!”群臣拱手而拜之后,蔡确就趁机持芴出列,奏道:“臣斗胆请奏太后娘娘、皇后殿下:开宝寺被火之事,是否需要上禀官家?”
  高太后和向皇后听了,对视一眼:此事没有上禀官家?
  旋即她们醒悟了过来。
  也对!
  此事,若是禀了官家,就不需要到她们面前来了。
  于是,高太后问道:“诸位髃臣,开宝寺被火一事,可有什么情弊在内?”
  蔡确拱手拜道:“启奏太后娘娘、皇后殿下:昨夜四鼓,开宝寺贡院走水,虽经开封府都巡检、殿前司左军巡使等率部奋力扑救,至天明时,已扑灭大火!”
  “然则,水火无情,贡院失火,不仅仅焚毁了贡院省试考卷,也焚死官吏数十人……”
  “其中,承议郎翟曼、奉议郎陈方之、宣德郎马希孟、皆已确定葬身火场……”
  “兹事体大,臣等不敢擅专……”
  “如今,官家小恙在身,太医医官嘱托臣等:宜多进喜事,勿进忧烦,以安圣体……”
  “臣等愚钝,不胜惶恐,伏乞太后娘娘、皇后殿下指挥!”
  说完,蔡确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穿书,开局胡同霸凌女主!?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重生95流金岁月 高武:陪练十年,一招出手天下知 闪婚后只对你服软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自请废太子 玄幻:兄弟姐妹都很多,修炼也不错 满门尽灭的宇智波没有格局 共梦后,娇软废雌被六个兽夫强宠 噩梦深渊
相关推荐:
枭凰临九域 上将军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闪婚后只对你服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