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书呆子,阿西莫夫 (2/4)
上帝,先修好自家的路,再管别国的烂摊子吧!”
玛丽忿忿不平,白皙的脸蛋都有些气红了。
显然,在大萧条余波未消的日子里,玛丽作为家庭主妇,更希望看到的是本土经济的复苏,而不是去干涉别国的事。
“一战就是教训,我们正在被银行家和军火商拖进战争。”
“纽约的犹太银行家,就是想让美国人为他们的欧洲同胞打仗。”
乔治附和着,他出生于1899年,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见识过战争的惨烈,所以坚定反对战争。
恩尼只是给自己续了一杯咖啡,“嗯嗯啊啊”回应着乔治和玛丽。
虽然罗斯福在“炉边谈话”的广播讲话中,解析过援助英法的重要性。
但大部分美国民众,却都是“孤立派”,也就是所谓的孤立主义,认为欧洲的战争跟美国没有任何关系,也因此各种阴谋论频出。
别说他父母这样的平民了,甚至很多大学教授,都在宣扬孤立主义。
报纸上也都故意放出很多战场上的血腥照片,来让民众对战争感到排斥和恐慌。
虽然恩尼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但这也是时代的大潮,他也只能随波逐流。
也可惜他不是重生为掌权者,否则第一时间就是调动一切力量,援助英法和亚洲战场。
踏踏踏踏~~
聊着的时候,米希甩着一头顺溜的金发长发,总算是打扮好,出来吃早餐。
她大口大口吃着抹上草莓酱的玉米面包,沾着嘴角都是草莓酱。
听到一家人都在讨论战争,不在意的手背一抹嘴角,一边嚼着面包,一边咕哝道:“元首要是统治了欧洲,下一个遭殃的就是我们。”
果然,立刻换来乔治嫌弃的挥手:“你该上学去了。”
“哼!”
“恩尼,你怎么看?”
吃瘪的米希立刻看向恩尼,希望获得声援。
“我啊,用眼睛看。”
“去去,上学去,我也要出门去领赔偿金了。”
恩尼揉了揉米希的脑袋,他这个妹妹在战略眼光上很有天赋,是难得清醒的人,知道这场战争美国无法置身事外,但作为一个年轻女孩,显然是人微言轻。
米希只能乖乖背上帆布书包,揣着30美分午餐费,哼哧哼哧出门坐巴士。
没多久乔治也出门上班去了。
恩尼则在家帮玛丽做好清晨的家务,才揣着兜准备出门。
不得不说,在这个性别观念传统的年代,鲜少见到丈夫和儿子帮女性做家务的。
这也是把玛丽哄得很心花怒放,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恩尼擦了擦手上的水渍,去阳台窗口,将他宝贵的二手自行车搬进来。
这是原身在工作几个月后,花20美元买的二手自行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