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谁在听我说话 (1/4)
夜色如墨,大理寺评事房内烛火微摇。
沈观端坐案前,青袍未解,袖口沾着巷外的湿气。
他执笔凝神,笔尖在纸上缓缓游走,字迹工整似楷,内容却字字虚妄——第一份文书上赫然写着“已掌握裴党海运密道,三日内可起底南洋私漕”;第二份则称“户部度支账册藏有阴阳双录,拟呈御前请旨彻查”;第三份最为耸动:“联名十七位清流官员,共奏重审三年前赈灾旧案,牵涉转运使裴承业、户部侍郎王崇文等二十三人”。
三份文书,三套说辞,皆非真相,却是精心设计的饵。
他搁下笔,指尖轻抚铜铃节拍器。
这物件通体暗青,铃舌残缺,表面斑驳如锈,寻常人只当是前朝遗下的破旧刑具。
但沈观知道,这是他在国子监时一位疯癫老学究所赠,曾言“声可摄魂,律能控心”。
后来他借模拟器反向推演古籍残卷,竟从中解锁出一门失传技艺:音律控心术——以特定节奏敲击共鸣体,可在无声处传递密令。
他深吸一口气,将铜铃置于案角,用指节轻轻叩击桌面——
嗒、嗒、嗒。
三下,短促而清晰,间隔均等,如同更漏滴水。
这是他与小鼓子之间的“安全确认”信号。
若孩子尚安好,未被盯死,便会依约回应。
片刻后,窗外传来两声猫叫。
一长,一短。
沈观闭了闭眼,眉宇间紧绷的线条终于松了一分。
他还活着,且自由。
这就够了。
他迅速将三份假文书分别封入不同颜色的油纸袋中,加盖私印,又命值夜差役送往城东、城南、城北三处驿站,谎称“紧急公文,不得延误”。
他自己则披衣执灯,亲自押送其中一份出城十里,在官道岔口悄然调包,将真件藏入马鞍夹层,原路折返。
整个过程不动声色,仿佛真在执行公务。
回衙后,他反锁门户,吹灭灯火,仅留一点烛光映照识海。
【案件推演模拟器,启动。】
【目标:信息泄露路径溯源】
【加载范围:大理寺方圆三里街巷布局、巡防岗哨分布、人流热力图、夜间通行记录】
【注入变量:三类虚假情报扩散模型】
意识沉入虚拟时空,整座京城西隅在脑海中铺展成一张立体舆图。
坊市、巷道、屋舍一一浮现,如同棋盘落子。
沈观化身无形之眼,俯瞰全局。
第一轮推演,假线索A泄露——无异常。
第二轮,假线索B扩散——一名黑衣人前往兵部旧驿,被拦截。
第三轮至第六轮,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