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四十七章 东北大年夜 (2/3)

馆”的名声,便彻底在十里八村传开了。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我忙碌起来,一一也找到了新的“营生”。

    村里有不少老人,子女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就靠几封信、几张汇款单寄托思念。但老人们大多不识字,每次都要麻烦村长或者村里的会计。

    一天,村西头的刘奶奶揣着一封信,颤颤巍巍地来找村长,恰好村长不在。她坐在我家炕沿上,摩挲着信封,一脸的焦急和期盼。

    一一看见了,犹豫了一下,小声问:“刘奶奶,要不……我帮您念念?”

    刘奶奶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哎呦,那敢情好!一一可是文化人!”

    一一接过信,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信是刘奶奶在城里当建筑工的儿子写的,说的都是些报平安的话,叮嘱她注意身体,说今年过年工地上忙,可能回不来了,钱已经寄到镇上的邮局了。

    一一念得很慢,很清晰。念到儿子说不回家过年时,刘奶奶的眼圈红了,不住地抹眼泪。

    念完信,一一又拿起笔,趴在炕桌上,问刘奶奶:“奶奶,您想给儿子回信吗?您说,我帮您写。”

    “哎,好,好!”刘奶奶连连点头。

    她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就跟他说,家里都好,让他别惦记。让他……让他自己在外头,吃好点,穿暖点,别冻着。钱收到了,让他别老寄钱,自己留着花……”

    一一低着头,认真地记录着。那些最朴实、最牵挂的话语,从一个孩子的笔下,缓缓流淌在纸上。

    写完信,刘奶奶千恩万谢地走了。

    从那天起,一一就成了村里老人们专属的“读信人”和“写信人”。

    她的小小炕桌,成了连接村庄与外面世界的一座桥梁。她读过盼归的家书,写过报喜的信笺;她见过儿子寄回第一笔工资时,母亲喜悦的泪水;也见过女儿远嫁他乡后,父亲沉默的思念。

    每一封信,都是一个家庭的故事,都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情感。

    一一在这个过程中,读懂了许多书本里没有的“文章”。她读懂了什么是牵挂,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真实含义。

    一天晚上,她帮我整理完药材,忽然抬头对我说:“阿爹,我以前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分别,是一件特别悲伤的事。”

    “那现在呢?”我含笑问她。

    “现在我觉得,分别之后,如果心里还装着对方,那就不算真正的分开。”她看着窗外的星空,认真地说,“就像刘奶奶和她的儿子,虽然离得很远,但他们的心,每天都在信里见面呢。”

    我欣慰地摸了摸她的头。

    年关将至,雪乡的年味,在每一缕炊烟、每一声鞭炮中,变得愈发浓郁。

    除夕这天,孙大姐一大早就送来了她亲手包好的酸菜猪肉馅饺子,王大爷送来了刚出锅热气腾腾的粘豆包,李木匠甚至用边角料,给一一雕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兔子灯。我们爷俩的“关东医馆”,被乡亲们的热情,塞得满满当当。

    我本想简单做两个菜,和一一安静地过个年。没想到傍晚时分,孙大哥竟亲自来敲门。

    “江大夫,走走走,上俺家过年去!大过年的,哪能让你们爷俩冷冷清清的!”他不等我拒绝,半拉半拽地就把我们请到了他家。

    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闪婚后,老公竟是我大学教授 被师姐堵门的我,靠捡垃圾成神 人在五零,拒当炮灰 全民转职:这个刺客有点强 拒绝SSS级天赋被封杀,我成唯一真神 混沌吞天诀 放学御剑飞行,白丝校花惊呆了 玄幻:七罪天罚,我炼化万物 反派夫妇作死日常 天山画壁
相关推荐:
开局摆小摊,她以厨艺惊艳天下 边军悍卒:从鸡蛋换老婆开始! 大秦:这皇位我坐坐咋了? 结婚三年喊错名,成对家老公了你哭什么 闪婚后,老公竟是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