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22章 圣师之名动三界,佛门东渡论真空 (2/3)

bsp;“世尊,东方人族,另立‘圣师’,聚文明气运,其道与我佛门‘普度众生’之念,似有相悖之处。弟子愿往东方一行,与之论道,辨明真空妙有之理。”

    如来佛祖慧眼观之,早已洞悉一切。他缓缓点头:“善。可去。但切记,此‘圣师’乃人道气运所钟,非邪魔外道,不可力敌,当以智取。”

    “弟子明白。”

    文殊菩萨领了法旨,座下青毛狮子一声咆哮,化作一道佛光,直奔南瞻部洲而去。

    这一次,佛门的目标非常明确,直指稷下学宫思想传播最广,也与佛法交融最深的大唐国。

    长安城,一座规模最大的稷下学宫分院之外,文殊菩萨化作一名苦行僧,手持锡杖,宝相庄严。

    他没有像苟元天君那般强闯,而是以辩经的方式,发起了挑战。

    “贫僧自西土而来,闻此地有大学问,特来请教。敢问,何为‘道’?”

    分院院长,一位儒雅的老者,出门相迎,稽首道:“大师远来是客。我等凡夫,不敢言‘道’。只知‘理’。万物皆有其理,格物方能致知。”

    文殊菩萨摇头:“理,乃表象。道,为本源。众生皆苦,沉沦于生死轮回,唯有勘破虚妄,明心见性,方能得大自在,此乃我佛门之‘道’。”

    老者笑道:“大师所言‘出世’之道,固然高深。但我等所求,乃‘入世’之理。饥饿是苦,我等便教人耕种,求温饱;疾病是苦,我等便教人医药,求康健;愚昧是苦,我等便教人读书,求智慧。若能在今生今世,活得更明白,更富足,更安康,这便是我们的‘道’。”

    文殊菩萨身后,佛光隐现,舌灿莲花:“此皆为梦幻泡影!百年之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皆空。唯有修行佛法,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方为永恒。”

    此时,一位墨家传人忍不住站了出来,反驳道:“大师此言差矣!我辈生而为人,当思如何利人。我今日造一器械,可省万人之力,此功绩虽我死而犹存;我今日立一善法,可使千载之后百姓受益,此功德虽我死而犹存。我等之身虽会腐朽,但我等为族群所创之价值,却可传承不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永恒’?”

    一场惊世骇俗的“佛儒墨”三方大辩论,就在这稷下学宫的门前展开。

    文殊菩萨佛法精深,言语间有无穷妙理。但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却立足于最根本的“人本位”,用最朴素、最实际的道理,阐述着自己的思想。

    佛法讲“空”,讲“来世”,讲“解脱”。

    稷下学宫讲“实”,讲“今生”,讲“奋斗”。

    两者并非绝对对立,但根基却完全不同。文殊菩萨发现,他无法说服对方。因为稷下学宫的思想,已经为人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以自洽的、解决现实问题的世界观。

    辩论持续了三天三夜,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听不懂高深的佛理,却能听懂“如何吃饱饭”“如何治好病”的实在话。人心向背,已然分明。

    文殊菩萨知道,再辩下去,只会动摇佛法在百姓心中的根基。

    他长叹一声,周身佛光大盛,一股浩瀚的准圣威压,向着整个学宫笼罩而去,准备以力压人。

    “菩萨,辩不过,便要动手吗?”

    一个清冷而威严的声音,直接在文殊菩萨的元神中响起。

    正是江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医妃强势带娃归来,爆抽渣男贱女 重生选救白月光?闪婚皇叔爽飞了 契约教授,他的小青梅藏不住了 重生另选继兄被宠成宝,全家悔疯! 农村女婿 一百年前我死了 民间奇门风水秘术 一品女县令 山河印 阴阳诡师
相关推荐:
医妃强势带娃归来,爆抽渣男贱女 重生选救白月光?闪婚皇叔爽飞了 重生另选继兄被宠成宝,全家悔疯! 一品女县令 天问之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