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子孙之祸,盛极而衰 (2/3)
海之滨修建一座‘望仙楼’,说是要祈求仙人赐福。”
“哎,这得花多少钱啊!咱们今年的税,又加了一成呢!”
江一一正在院子里晾晒草药,她听着这些议论,秀眉微蹙:“阿爹,夏询如此作为,是在动摇国本。我们……”
“我们是郎中,只医人,不医国。”江修远头也不抬地说道,“一个王朝的命运,如同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皆有定数。夏启元是它的青壮年,夏璟是它的中年,如今到了夏询,便是耽于享乐的纨绔子弟,这是规律,非人力所能扭转。”
夏询在位三十年,将启元皇帝积攒下的家底挥霍了近半。他死后,其子夏衍即位。
夏衍与其父恰恰相反,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他看到了父亲在位时外戚宦官专权的弊病,于是登基之后,便掀起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清洗。他重用了酷吏,设立“诏狱”,将大批他信不过的官员,包括许多“镇魔司”的老人,投入监牢。
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官员们不再敢于直言进谏,只求无过。整个帝国的官僚体系,开始变得僵化而迟钝。
对内猜忌,对外,夏衍却又好大喜功。他不满于周边一些修仙小宗门时常与大夏边境产生摩擦,不顾国库空虚,悍然发动了数次针对宗门的战争。
这些战争,规模不大,却极其耗钱。凡人的军队在面对修士时,即便有装备优势,伤亡也极为惨重。几次战役下来,虽取得了一些颜面上的胜利,却让本就空虚的国库雪上加霜,边境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曾经被夏启元巧妙建立起来的、朝堂与修仙门派之间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了。那些原本保持中立甚至亲近大夏的宗门,开始对这个喜怒无常、侵略性十足的凡人王朝,充满了警惕与敌意。
这一日,一个断了手臂的年轻士兵,被同袍架着,来到了江修远的医馆。
“江郎中,求求您,救救他!”
江修远看着那士兵手臂上残留的、微弱的法力痕迹,便知他是在与修士的战斗中受的伤。他没有多问,只是平静地为他接骨、上药、包扎。
江小白看着那士兵痛苦而年轻的脸,忍不住小声问江修远:“阿爹,他为什么要打仗啊?那些修仙的人,不是很厉害吗?”
江修远叹了口气,一边收拾药箱一边低声说道:“因为高坐在庙堂之上的君主,想要一份功绩,来证明自己不逊于先祖。于是,便有了这万里之外,一个年轻人的断臂。这,就是子孙之祸。”
夏衍之后,又历三代君主。
一个比一个平庸,一个比一个无能。
他们或沉湎于丹药美色,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或完全将国政交予奸臣佞幸,自己躲在深宫中享乐。
启元皇帝建立的、让寒门子弟得以晋升的科举制度,早已形同虚设,官职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他规划的、造福万民的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和官员贪腐,多处淤塞,导致水患频发。他颁布的、保护万民的《大夏律》,成了权贵们肆意欺压百姓的工具。
曾经国泰民安,路不拾遗的盛世景象,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盗匪四起,民不聊生。
江修远和江一一的医馆,也从繁华的杏林镇,搬到了更偏远的乡野。因为镇上的富户,早已被苛捐杂税和乱兵刮地三尺,搬走了。留下来的,都是些食不果腹的穷苦人。
他们的小医馆,成了方圆百里内,唯一还能为穷人看病的地方。他们不收钱,只收一些山货,或者,一个故事。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