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四十六章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作家 (2/3)

声音带着点江苏口音的温润。

    这人看着不太一般,许成军心里想到。

    他点头:“是的,您也是住这间的?”

    “可不是嘛,文联的同志说还有间空房。”

    他把网兜往床头柜上一放,搪瓷缸磕在木头上发出轻响,“我叫汪曾祺,从京城来的。”

    汪曾祺?

    许成军一愣:“您是写《受戒》的汪曾祺老师?”

    汪曾祺被他这反应逗笑了,:“小同志认识我?我还以为我的名字早被人忘喽。”

    “怎么会!”

    许成军把脸盆往墙角一放,语气带着激动。

    “《邂逅集》《沙家浜》都是经典呀!应该说天下谁人不识君!”

    汪曾祺往床沿上坐,笑着道:“瞎写的,让年轻人见笑了。你呢?看着年纪不大,也是搞创作的?”

    “我叫许成军,凤阳来的知青。”许成军摸了摸后脑勺,在名家面前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刚在《收获》发了篇稿子,编辑让我在这儿住段时间。”

    其实说起来,前世许成军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汪曾祺绝对是排在前五。

    对国人来说,这个名字也绝不陌生,《端午的鸭蛋》《昆明的雨》等篇目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让“汪曾祺式”的诗意与温情融入国民文学记忆。

    他对善良的坚信、对美的敏感、对生活的热爱,超越了时代局限,成为几代读者的精神慰藉。

    非要说的话,汪曾祺跨越了“现代”与“当代”的文学断层,既是沈从文乡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又是新时期文学多元格局的开创者。

    而让许成军最为佩服的是,他提出“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强调文学应“写生活,写人,写情趣”。

    在西方文学思潮涌入的 80年代,为中国文学坚守了民族化的创作道路!

    堪称“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作家”!

    哔哔时期,汪曾祺因反对将文学工具化、政治化,他选择了“沉默的坚守”,暂别文坛。

    今年,汪曾祺以《受戒》重返文坛,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占据主流的年代,他的作品以截然不同的风貌打破了文学创作的刻板模式。

    这才是真正的文人作家!

    有操守、有格局、有坚守。

    汪曾祺笑呵呵地道,“你这年纪轻轻,稿子都上《收获》了,现在的年轻人不简单啊。”

    “在您面前哪个年轻人敢说不简单呀!您是榜样!”

    ...

    闲聊几句,汪曾祺就要拿起桌上的暖壶就要去打水,许成军赶紧抢过来。

    汪曾祺今年59,水壶一般也是两人公用,许成军哪能让人家打水。

    “汪老师我去!您坐着歇着。”

    汪曾祺笑着看着这个小后辈,到也不多推辞,只是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攻略红方失败后 玄幻:生前不愿,死后又冥婚嫁我 恋综咸鱼,但顶流总想和我炒CP 平原求生:我每天刷新一个小情报 从长征到长津湖,我气吞万里如虎 半岛之我真是顶流 恶雌娇娇被流放,众兽夫争生崽崽 疯批恋爱脑宗门里唯一的正常人 穿成极品大嫂后,荒年养崽种田忙 潮汐界限
相关推荐:
半岛之我真是顶流 娱乐:被资本做局,我拿红歌护体 白切黑 工业大摸底,我的废品站值千亿! 都重生了,必须打网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