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十七章 改稿会与“新人三十家” (2/3)

; 许成军翻开手稿,指腹点在“漏麦四十五斤”那行,“他记漏麦时,特意把‘集体仓’三个字刻得浅,‘自留地’刻得深。

    这不是故意为之,是农民的本能让他的手偏了。就像您写的,土地从不说谎。”

    刘先平突然笑了,“1962年我在定远插队,你这细节,比我当年的采访笔记还真。”

    “因为历史就在那里。”许成军的声音不高,却让满屋的烟味都淡了。

    公刘把烟卷按灭在缸里:“这话够劲!你那‘钥匙熔犁铧’的结尾,再改改。‘铜水漫过刻痕时,像把旧账全浇成了新苗’,怎么样?”

    许成军莞尔,诗人的天性就是追求隐晦的表达。

    《哎,大森林》他大学时可是背过了三四遍。

    “公刘老师,”

    许成军抬头,“我想加句‘犁铧入土那天,许老栓数了数仓壁的刻痕,突然发现深浅加起来,刚好够今年的麦种’。

    苦难总得结出点实在的东西,才对得起那些饿肚子的日子。”

    公刘拍着桌子笑:“好个‘实在的东西’!比我们这些老骨头会说话!”

    这时钱念孙翻开笔记本,笔尖顿在纸上。

    “我换个角度说。《谷仓》最难得的,是让‘集体账本’和‘布面私账’成了互文。”

    “许老栓既怕私分挨批,又忍不住往仓角撒麦种,这种拧巴不是性格弱点,是这一时期最真实的精神状态。你的人物,把这层心思说透了。”

    这话比任何赞美都让许成军心头发烫。

    他想起前世写论文时分析过的“79年文学的犹豫性”。

    此刻竟由亲历者亲口说出,而自己的小说成了注解。

    “但我有个疑问。”苏中突然开口,烟斗指向“528斤”那段,“这数字太扎眼,容易被人抓把柄。”

    “苏老师,”许成军有些迟疑,“实际就是这么多。我改了,是对这片土地不诚实。”

    他顿了顿,声音不大但却异常坚定,“文学要是连真话都不敢说,不如回家卖红薯!”

    会议室内安静了。

    沉默片晌,周明拍桌:“说得好!现在我保这稿子不改数字,我周明担保!”

    -----------------

    中午在文联食堂吃饭时。

    刘祖慈往许成军碗里夹了块红烧肉,这位刚刚年过四十的中年人,在历史上发掘顾城、梁小斌等青年诗人,成为新时期诗歌崛起的重要推手。

    他眼里带着赞赏:“你这股劲,像年轻时的公刘。我给你透个底,《安徽文学》九月刊的头条,编委们早内定了《谷仓》”

    他看着许成军没什么喜形于色的表情,点了点头。

    “我今天来,其实不是为了你的《谷仓》。是为了你些时间那首诗”

    “你那首《时间》,林编辑拿给我看过,我和公刘都认为,写的极好。”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风起白蛇 因为太怕翻车就全点魅力值了 她不爱太子了 仙界穿越来的御兽师 飞天九万里 冰与火之铁王座 以声吻心 野性关系 我这钓鱼竿永不空军,你送给真空军了? 穿越兽世后,恶雌被兽夫们追着宠
相关推荐:
以声吻心 野性关系 我这钓鱼竿永不空军,你送给真空军了? 被他吻时心动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