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4章4 (1/3)

      灵魂世界的短暂与永恒叩问:从诗篇看人类存在的终极困境与超越可能

    诗89:47-48——虚空与死亡的终极质问

    \"求你想念我的时候是何等的短少,你创造世人,要使他们归何等的虚空呢!(细拉)谁能常活免死,救他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呢?(细拉)\"

    这两节经文构成了诗篇89篇中极为震撼的灵魂拷问,将人类存在的两个根本困境——时间的短暂性与死亡的必然性——推向了极致。诗人首先以一种几乎是控诉的语气质问:\"你创造世人,要使他们归何等的虚空呢!\"这里的\"虚空\"(希伯来原文\"tohu\")不仅指空虚、无意义,更暗示着一种根本性的缺失状态——人类被创造出来似乎注定要经历一种本质性的匮乏。

    \"求你想念我的时候是何等的短少\"揭示了人类对神圣关注持续时间的主观感受——在个体生命的有限视角中,神圣的同在与记念显得如此短暂。这种感受在当代心理学中能找到共鸣:人们常常在遭遇困境时渴望被关注,却又痛苦地意识到他人的注意力(包括可能的神性关注)总是转瞬即逝。

    更深刻的是诗人提出的存在主义难题:\"谁能常活免死,救他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呢?\"这一提问直指人类最深的恐惧——死亡不仅终结生命,还可能意味着灵魂陷入某种无法逃脱的权势之下。诗人在此并非简单地陈述死亡事实,而是质疑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如果所有人都将不可避免地归于死亡与阴间,那么创造的初衷究竟为何?

    在当代语境下,这些经文挑战着我们文化中常见的死亡否认倾向。现代医学和技术进步让我们倾向于将死亡视为可推迟甚至可战胜的敌人,而诗人却以毫不掩饰的诚实直面这一终极现实,邀请我们思考:在承认死亡不可避免的前提下,人类如何赋予生命以意义?

    诗90:3-6——如尘土与草般的生命意象

    \"你使人归于尘土,说:'你们世人要归回。'你叫他们如水冲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

    摩西(传统认为诗篇90篇作者)在这组经文中构建了一幅关于人类生命本质的震撼图景,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短暂性、循环性与脆弱性。首句\"你使人归于尘土\"呼应了创世记中人类由尘土所造的教义(创2:7),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从尘土中来,回归尘土中去。这种物质层面的回归暗示着人类身体存在的暂时性。

    \"如水冲去\"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类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流逝状态——个体生命如同被水流裹挟的微小颗粒,无法自主,无法停留,最终消失在无尽的水流中。\"他们如睡一觉\"则引入了另一个经典意象,将死亡比作睡眠,既暗示了暂时性(睡眠终将结束),又带有某种静止与无意识的特质。

    最具诗意和哲理性的莫过于\"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的对比描写:早晨的草象征着新生、活力与希望,\"发芽生长\"展现了生命最初的蓬勃朝气;然而这种生机却是极其短暂的——\"晚上割下枯干\",从生长到枯萎的过程被压缩在短短一天之内。这种意象强烈暗示了人类生命可能在最旺盛的时刻突然终结,美好与枯萎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渐进过渡。

    在当代生态意识觉醒的背景下,这些自然意象获得了新的维度——人类与自然界的循环过程紧密相连,我们的生命节奏与草木荣枯遵循着相似的短暂模式。摩西的观察邀请我们思考:在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界其他短暂存在并无本质区别后,人类如何定义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

    诗90:9-10——震怒下的年岁与劳苦的叹息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抗战之血肉熔炉 神戟裂空 边关贱民,和娘子同房开始无敌 港婚春早 怒甩渣男后,成为靳总心尖宠 离婚OK啦,但公公婆婆必须归我 我的房间通大明 双花影里旧烟台 顶流经纪人从拯救糊咖开始 星际养崽:全体雄性为她争风吃醋
相关推荐:
离婚OK啦,但公公婆婆必须归我 我的房间通大明 双花影里旧烟台 星际养崽:全体雄性为她争风吃醋 笑傲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