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初级能量科技 (2/6)
就有可控核聚变技术、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以及反物质能量技术。
“可控核聚变技术?”
看到这个,刘飞微微一愣,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技术了,这算不算重复了?
直接略过可控核聚变技术,仔细的看看这个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
当看到这个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时候,刘飞一开始觉得它很一般,毕竟现在太阳能发电机技术都已经烂大街了,这个技术不过是将太阳能发电搬到太空之中罢了。
但真正仔细的去研究一番之后,刘飞才知道自己错了,大错特错。
传统的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导电材料的光电效应,从而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而系统奖励的技术当中,这个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和现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直接利用热辐射转变为电能的技术。
这种技术有点类似于戴森球的,能够直接将恒星的辐射能量几乎百分百利用的强大技术。
当然建造戴森球对于低级文明来说根本就不可能,也不现实,恒星实在是太大了。
别说是用戴森球包裹住一颗恒星,即便是用戴森球包裹住一颗行星都是不现实的,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
“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竟然还可以用来改造星球环境?”
刘飞仔细的看着,顿时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个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不仅仅可以用来获取庞大的恒星能量,而且还可以通过布置在太空之中的大量热辐射发电装置来调解星球上的热能分布,从而达到改造星球环境的作用。
很简单的一点,比如在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像青藏高原地区,又或者是高纬度的寒带地区。
通过在太空之中,布置大量的太空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大量的太阳能更多的汇聚到这些地方去,以提高这些地方温度,从而改变这些地方的环境。
将原本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变成适合人类居住,同时将原本并不适合种植作物,或者说因为热量过低无法种植农作物的地方变成适合种植的区域,从而大大的提高耕地面积、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
像青藏高原的面积足足有200多万平公千米,占到了国土面积的20%多,可是如此广袤的土地上,人口却是非常的稀少,加起来连1000万人都没有。
为什么人口如此的稀少?
还不是因为这里高海拔的自然环境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同时也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无法养活大量的人口。
整个一大批的区域,几乎都是广袤的无人区,土地和资源也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开发和利用。
如果能够通过这项技术,将更多的太阳能量转移到青藏高原地区,提高这个地区的温度,那就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个区域的环境。
将原本因为温度过低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区域变成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区域,从而将原本的荒芜地区变成农业区,变成大粮仓。
一旦真的可以实现这个计划的话,那么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地,即便是开发出一半的土地出来,也有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区,可以多出15亿亩的耕地出来。
要知道现在国内的耕地面积也不过才19亿亩而已,这意味着,几乎是等同于将耕地面积翻个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