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万不可 (3/4)
点心。
这样其实是最好的,至少代表将来换人也不用大换血了,张承道乐见其成,也愿意给这些肉食者一个机会。
“平安,你就坐那里旁听就是。”
张承道随手指了个后面的空几案,便继续回过头来,和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商议有关刑律的事。
严格来说,理论上只有刑部才负责修订律法,实际上却一般由丞相负责,有时候尚书台和门下省也会参与。
但张承道觉得,这种专业性太强的东西,还是应当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况且修律,肯定不能只让一个机构去,这才将大理寺也算了进来。
在另一个时空的明清时期,就会发展到三法司共同联合参与(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只不过张承道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牛马,对这些也不了解,只能尽可能用自己信息大爆炸时代吃到的部分信息红利去分析并安排。
常平安来之前,张承道已经大致和众人说明白了有关“专利法”的内容,还是刑部尚书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拱手道:“这‘专利法’,臣已大概明白了,不过若是如此,岂非要新增设不少人手,用来协助商贾登记‘专利’?”
张承道叹了口气,点头道:“是啊,这些还要新立一个部门,专管这些,辛苦中书令和赵侍中仔细斟酌一番……”
想要把这个时代的社会进程和政治体系拉后一千多年,确实太困难了,哪怕硬性条件粮食产量和交通等问题明显可以慢慢解决,也太困难了,张承道已经觉得有些疲惫了——心理上的疲惫。
张承道说着,沉吟一瞬,终于还是张口补充道:“此外,这件事也引出来一件新问题,大家多想想,看看这税制该如何改革。”
“万万不可!”
“农税乃立国之本,更是祖宗之法,如何能轻易变动?”
这回,几乎所有的朝臣都反对起来。
张承道早就透漏过想废除农税的口风,又在纥石烈突地新打下来的关陇地区几乎放弃了农税收入,只留下了少部分作为地方财政的周转资金,反而并不要求上缴国库,这件事无论是中书令还是赵侍中,都是明确反对过的,除了一个根本在这方面说不上话的国子监祭酒王延庆,几乎大部分朝臣都呈反对姿态。
理由很简单,农税没了,国库从哪收钱?官员的俸禄又从哪里发?
这可是关系他们身家命脉的东西!
这个时代的人对税收的概念只停留在农税、人头税(口赋、算赋)上面,增值税、消费税等等就完全不懂了。
增值税这种流转税作为现代大多数国家的主流税种之一,其优越性十分明显,张承道肯定是想抄作业的,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也不懂!
他最懂的只是所得税,无论是个人所得税还是企业所得税,他还勉强知道一些,毕竟当牛马的时候也接触过,但是什么增值税、消费税,他顶多知道大概有这个东西,也大概知道其最基本的原理,但是具体如何运转,如何投入社会操作,他就完全不懂了。
可他现在是白石仙宗的宗主,他不能不懂。
所以张承道便等众朝臣都激动得反驳完,才缓缓道:“我当然知道农桑为国之根本,也正因为农桑乃国之根本,才应当给予最大的支持,取消农税,就是意在于此。
“至于你们所说的国库,我只说取消农税,又没说其他的税不收。”
赵侍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