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三年计划” (2/4)
bsp; 尚书令因为出身杨氏,前段时间陇西造反时为了避嫌,就告病请辞了,现在这个位置成了虚设,圣……啊不,是宗主他老人家似乎根本没有再扶一个上来的意思。
自己这个中书令和年近六十的赵侍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退下了,他虽然看出宗主这是在一步步抓权,但实在不明白宗主到底是想怎么改,所以一直以来,都老老实实地当个锯嘴葫芦——他还想保住自己晚年的清白呢。
中书令不吭声,没想到王延庆却蹬鼻子上脸起来,只听他自己拍完马屁不算完,竟然还直接点了王诚的名——
“臣当初任京兆府府尹时,就深有感触,虽说军务不能沾手,可其他事务上下几乎皆决于府衙,就算经常轮值,也会出现以下欺上、架空府尹的情况,毕竟这乡老和地方小吏皆是穿一条裤子的,很难肃清……王大人早年外放过,应当也有数,这地方上,早该狠狠整治整治了!”
眼见张承道听了王延庆的话,向自己看过来,王诚不得不硬着头皮拱手道:“回禀宗主,王祭酒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只是就算单纯将税务、刑狱和治安分出来,也很难杜绝这些吏员与地方乡老、豪强勾结,这……这还当从长计议……”
王延庆当即接话道:“此事简单,使这些地方做事的吏员不得就任籍地就是!”
张承道不由又看了眼王延庆。
他还以为这货只会拍马屁呢,没想到还能提出点有用的建议来。
王诚只好说道:“如此一来,怕是太过劳民伤财……”
王延庆再反驳道:“王大人又忘了,若是等‘百城传送阵’都建起来,将来这出行往来,就是片刻功夫,就算一年一轮换,也不费事!”
王诚闻言,不说话了。
还说什么?王延庆这厮一堆理由等在那里,说什么都得让他顶回来!
而且自己又不是不同意这件事,怎么这老小子总是抓着自己不放!?
大家还都是姓王的呢,本家见面,分外眼红不成?
王诚颇有些牙疼。
王延庆的话,不光“说服”了中书令王诚,也提醒了张承道。
确实,虽说传送阵建好以后,“交通出行”能得到显著提高,但还有一个问题,会极大地限制民间各方各面的发展。
那就是“户籍制度”。
其实古代的户籍制度总的来说,属于一种懒政。
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百姓,并保证有足够多的人口被禁锢在土地上,耕种出足够供养国家的粮食,专门强制百姓尽可能地减少出行和交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凡出行,必须去找地方官府办理“出行证”——这东西有很多名字,有的地方叫“过所”,有的地方叫“路引”,还有的地方叫“公验”,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原来的周国,包括现在张承道还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白石仙宗治下,都是叫“公验”。
不过因为南楚国那边叫“路引”,所以“路引”这个叫法也渐渐流传开来。
总之,这种“出行证”办理十分麻烦,不光要缴纳高额的费用,还要请地方乡老为自己作证,并说明出行理由等等,前后弄下来,花费极高,比现代出一次国搞签证还贵,也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普通百姓的出行。
像另一个时空,近现代时,也摸索过很多种办法,1984年《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