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对不上号 (2/3)
sp; 估计等到二三十年后内地老百姓富裕起来,内地光是工业消费的零头就能比得上港台了。”
为了向任贤奇展示圆梦的实力,等进入到市区后,张延还专门载着他绕了两条商业街。
听着外面喧嚣的音乐声,王晶花心领神会的对任贤奇介绍道:“现在各家商店外放的歌曲里,十首歌至少有六首和《我为歌狂》有关,至少有两首歌是我们圆梦出品的。
这是在京城,如果是在三四线的中小城市,我们圆梦出品的比例还会上升不少。”
这就是圆梦现在的底气所在,在MV下乡计划推行了将近一年后,圆梦的歌在小城市和县城里至少占据了半壁江山。
不只是任贤奇,郑志化听了王晶花给出的数据,也不禁感叹道:“都说大陆这边日新月异,没想到你们圆梦变化更大更快。”
“哈哈,应该说是咱们圆梦才对。”
张延笑着更正了郑志化的说法,但郑志化却有些沉默。
这让张延不禁有些纳闷,难道郑志化临时又有反复,不想跟圆梦签约了?
这之后他旁敲侧击了几句,但没能得出答案。
直到中午吃饭时,郑志化才主动揭晓了缘由。
“我感觉我的灵感正在枯竭。”
郑志化捧着茶水,无奈道:“制作《落泪的戏子》期间,尤其是在我父亲去世后,我就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所以签约圆梦之后,我恐怕没办法再像前几年那样一年一专、甚至是两专了。”
原来是这样。
张延遗憾之余,又向郑志化提出建议:“其实你签约之后,也可以试着给咱们公司的歌手写歌,或许换个思路就能激发出创作灵感了。”
接着,他又把圆梦内部的原创歌曲提成机制,简单向郑志化介绍了一下。
郑志化听完,点头道:“这倒是比岛上更进一步,岛上虽然也有抽成制度,但那是针对唱片发行的,商演的收入就没创作者的份了。”
顿了顿,他又问:“现在内地商演的行情怎么样?”
因为他这情况并不适合巡演,所以张延以前也没提过这茬,这次他当着任贤奇的面问出来,张延肯定要小小的吹嘘一番。
当然圆梦的巡演,确实也有吹嘘的资本,靠着MV下乡计划,圆梦基本上把大陆地广人稠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每到一处,当地百姓都是竭诚欢迎。
听说圆梦签约歌手,赚的最少的一年也能有两百万收入,多的年入五六百万不是问题【广告收入占了相当一部分】,任贤奇就欢喜的抓耳挠腮。
这个收入在呆弯当然不能算顶尖,但任贤奇目前正处在最失意落魄的时候,所以他更关注的是下限而不是上限。
郑志化则沉吟道:“其实在内部和外部之间,也可以加入唱片分成制度,这样向港台著名制作人约歌也方便些——当然,这还要看公司个人专辑的销量。”
“我对咱们公司明年推出的专辑还是有信心的。”
正说着,张延的大哥大忽然响了。
张延接起来就听里面传出个疲惫的嗓音:“张总,你现在还收四合院吗?故宫旁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