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理想》 (2/3)
面的回声振的他耳膜疼。
“一民,你不仅仅是年轻人的榜样,还是年轻人的鞭策者。号召大家为了理想,勇敢前进。把理想具化成‘石、火、灯’,说明了理想对于我们的意义。接下来是不同年代里,理想的具体化。
语言简洁明了,对仗押韵,格调明快,适合大家朗诵,抑扬顿挫。我刚才朗诵的时候,就感觉我这个心一点点的被打开,最后由一个个小理想,变成了大理想。
啊!太美了,最后一句直接升华。‘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意思是告诉大家,现在勇敢出发吧,不要错过这美好的时节。”
邹获凡一脸陶醉,说道最后,整个人的身子靠在了门板上,像是要去做一场‘理想’的美梦。
就在此时,水房的下水道“噗嗤”一声通了,老马洗了洗脏兮兮地手,张嘴露出泛黄的牙齿,得意地说道:“这首诗歌好,我听懂了!”
邹获凡像是找到了知己,开心地说道:“老马都听懂了,说明这诗歌真的好。诗歌就是给人民群众写的,人民群众听不懂算是怎么回事?老马,你讲讲!”
“我别的没记住,就记住了那几句。在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我当时饿的快要死了,心里面可不就想一口吃的。”老马将洗过的手放在自己的衣服上擦了擦,走到邹获凡面前,有板有眼地讲了起来。
“你继续说,老马,吃饱了的时候呢?”
“吃饱的时候想的是八大胡同!”
邹获凡的老脸一黑,手都哆嗦了起来,咬着牙说道:“老马,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文明?嘿,吃饱了我都不能多想一想?我也没想不文明,我也想了。比如吃饱了我就有力气倒腾倒腾自己,洗干净,这不就是文明?”
老马认真地说道。
“这就对了,干净卫生也是文明!”
“倒腾好了我就去找窑...”
“好了老马,你的意思老邹听明白了。”刘一民笑着说道,其实老马说的也没错,饱暖思淫欲,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意拿出来说罢了。
邹获凡走出水房,告诉刘一民自己一定要为这首诗歌写一首诗评,这首诗歌除了内容之外,形式上也很美,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他得一一分析出来。
“老邹,那下次我等着你的诗评。还有这诗歌写起来很费精气神,我茶不思饭不想多天才有点头绪,你是诗人,你应该知道的...”
“七块,啥也别说了,我去给主编说,不给我把编辑部给掀了!”邹获凡信誓旦旦地说道。
刘一民一愣,老邹同志这么狠,调侃道:“比划比划就行,别真掀了!”
“你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
回到燕大,刘振云三人看到刘一民回来,对视了一眼后,凑过来问刘一民昨晚干什么去了?
“昨天在文学社,你猜我们碰见谁了?”刘振云神秘地说道。
“谁?”
“《燕京文艺》的编辑周燕如跟咱们师姐章德凝,陈健功师兄专门介绍了我们。”李学勤开心地说道。
“然后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