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美国老人死亡的元凶 (2/5)
和刘林盯着徐桑楚摸向口袋的手看了好久,迟迟不见手从口袋掏出来,刘一民轻轻地转了一下两人脑袋:“去看电视去。”
徐桑楚尴尬地冲刘一民说道:“忘了,忘了,我下去一趟。”
“哎呀,别客气,他俩啥都不缺,不能惯着他们。”
刘一民交代了一声,让两人好好地看电视,拉着徐桑楚走进书房聊天。
“徐厂,你们最近在拍什么片?”
徐桑楚说道:“拍的片子不少,其中一部我还比较看好,是顾华的《芙蓉镇》,估计拍出来卖的差不多,还能得奖。顾华的《芙蓉镇》,这本书你看了吗?”
“看了点。”刘一民应和道。
徐桑楚听出来刘一民弦外之音,好奇地问道:“怎么?你觉得写的不好?这可是得了咱们国家的茅盾文学奖。”
刘一民没有说话,转身将茶具摆在了桌子上,准备给徐桑楚泡茶。
看刘一民这个态度,徐桑楚就更好奇了。徐桑楚脸上不动声色,脑海里回忆着刘一民和顾华两人有没有过过节。
但是最终发现,两人的交往好像都很少。顾华《芙蓉镇》改编前,徐桑楚跟顾华交流过,也没发现顾华跟刘一民过多交集的地方。只不过当时他提起刘一民,顾华似乎也有点微词。
徐桑楚想用“文人相轻”来描述这种情况,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文人相轻的对象往往地位差不多,顾华虽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跟刘一民相比,还差了一截。
顾华自《芙蓉镇》之后,也没有太多知名的作品。
最终,徐桑楚还是忍不住问道:“你们有个人矛盾?”
“没有,单纯看不上。”刘一民笑着举起手中的茶杯。
“为啥?”
“自己在书里各种批判,实则呢,跟女编辑搞到一起,让女编辑当情人。这种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实在是让人厌恶。”刘一民毫不留情地说道。
“女编辑?”徐桑楚下意识地重复道。他有所耳闻,但并不知道具体的实情。
“算了,不聊他了。”
徐桑楚却是明白了,难怪如此。当年《戏台》的骂战,看来是无意中也把顾华骂了。
顾华在国内有情妇,加上其他原因,1988年带着情妇跑到加拿大,靠写一些下三滥内容污蔑国内谋生,据说还干过木工之类的活。
徐桑楚无奈地摇了摇头:“一民,你还真是嫉恶如仇!”
“我是不喜欢那种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当了婊子,还得立个牌坊。”
徐桑楚跟刘一民聊了一下趣事,接着表达出了想要求几部剧本的想法。
“好,徐厂。等我有了再给您,先武侠的吧,我好好构思一下。”
徐桑楚羡慕地说道:“《绣春刀》这才上映多久啊,经典的台词已经快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这部电影的传播速度太快了,可以跟《霍元甲》媲美。八一厂这次的制作着实精良,不过目前看,这些投资很快就能收回来,就是不知道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如何。
今年八一电影厂真是赚大了,《忠犬八公》这一类的也不错。”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