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新华社人才联培计划 (4/5)
的文研所研究,对他们的学术和思想都是一次洗礼。
穆青听着研究生讲话,不时露出赞扬的笑容。
“同学们,都讲的不错,等研究生毕业了是想从事学术还是新闻工作?我建议大家可以到实践中去看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场的有人想工作,有人想当老师。穆青看着想参加工作的几名学生说道:“欢迎大家毕业后来新华社工作。”
什么是BOSS直聘,这才是BOSS直聘。
刘一民看了那几名学生一眼:“你们还不谢谢穆老!”
“谢谢!”
“谢谢!”
“不客气,我们新华社需要你们这些人才嘛!”
下午,刘一民对结题论文进行深入讲解。
中午饭后新华社的人都将内容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想找找漏洞和刘一民好好争辩一番。
“刘教授,你们有些论证不是那么严谨嘛!”
“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属于极其稀少,有不严谨或者不缜密的地方正常。我们的研究就是从不缜密到缜密,接下来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才行。”刘一民来了一招以退为进,论文这玩意儿,你真要想挑毛病,实在是太简单了。
对方见刘一民打太极先给自己留了余地,嘴角抽搐,暗道这年轻人好厚的脸皮。
“那我们六万块钱就白花啦?”
“当然不白花,但是研究嘛,永无止境,想要从不完善到完善,还是得加钱!”刘一民笑着看向穆青。
穆青脸一黑,又要钱!
“.”
下午的会议,穆青有意让气氛热闹轻松一点,大家明白,讨论的时候火药味少了许多,更多的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建设性的讨论。
下午六点,会议即将结束,大家轻松地谈论着日常的话题。穆青看向刘一民,询问他还有什么想说的。
“我最近在想一种报道方式,我认为咱们的媒体是有社会责任的,媒体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负面新闻的报道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帮助政府部门解决问题。”
穆青觉得刘一民说的有点意思:“老人家说过,要以正面报道为主,但绝对不是说不报道负面的,而是要做到平衡。但这个度很不好把握,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既暴露了问题,又不至于让读者觉得社会全是问题。”
“新闻工作者提出解决方法,这个度也把握不好,容易纸上谈兵。”新华社专家说道。
“所以就需要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写建设性报道的时候要用心,不能着急。”刘一民说道。
建设性新闻的概念是西方在二十一世纪后提出的,美西方的新闻大多以销量为目标,学界就想让美西方新闻界增强责任感,但基本上对他们没啥用。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刘一民觉得这概念在国内用正好。以后这概念的提出者,可就是刘一民了。
会议结束,穆青没让刘一民离开,拉着刘一民去办公室再聊聊,不过聊的却是另外的话题。
“一民,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