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官方认证青年作家第一人 (2/5)
bsp;“去的国家多,但是没你这个强度大啊。半个月欧洲主要的几个国家都去了,又是半个月,美国大多数的州挨个跑。年轻人还是年轻人,体力好,我看你精神着呢。”
“也感谢作协同志们的帮助。”
旁边的汤达成立即挺直了胸膛,笑着看向其他人。
巴金说完身后的人开始向刘一民问候,鄂省文联主席姚雪垠也在这群人里面。
“姚老,咱们可是很久没见了。”
姚雪垠开心地说道:“虽然没见,但是余音在耳啊!同志们已经给你准备好了接风宴,先在沪市挽留你一程,我知道你很想回去,但都回国了,也不差这一半天。”
巴金在这里,刘一民也不可能转身再上飞机。
沪市作协对招待活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吃饭是在黄浦江边的涉外饭店的宴会厅吃的。
下午刘一民南方各省市文联、作协的代表一起开了一场座谈会,除了谈论文学奖之外,更多的谈中国文学在跟世界交流的同时,应该吸收什么,或者说应该拒绝什么。
“中国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向国外的作家学习。但我想,现实主义的风格绝对不能轻易抛弃。另外,我们要首先满足国内群众对于文学等精神产品的需求。不能为了获奖,而单纯的迎合国外文学的评价标准。”
姚雪垠马上接话道:“是啊,我们的目标先国内文学,再然后是华人文学,最后才是写给外国人看的。当你真正的写好之后,外国人会下功夫研究你的作品的。”
姚雪垠的《李自成》依托明末的历史,完全就是为了国内读者,但随着在法国的出版,已经在欧洲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在华人文学界,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作品。
“是啊,我们要用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染他们。我们作家也要记住,你们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你们的成功是这片土地文化的成功,并不单单是个人的成功。
海外华人的后裔,也有许多喜欢文学的,但大多只能从事文学分析工作,他们没有在中国生活的经验,他们写不出有中国精神内核的作品。”巴金一字一句地说道。
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巴金更是称刘一民为中国青年作家第一人,文坛青年主力军,文坛知名作家。
巴金的话更像是给刘一民打上了一个官方认证,告诉文联、作协的人,这是他亲自承认的,是作协主席承认的。
巴金的话音落下,其余人纷纷鼓掌,参会的人对于刘一民在文坛的地位表示认可。
晚上,刘一民、汤达成、许孟雄三人在巴金家里吃晚餐,巴金和李晓林两人听三人讲着在美国的趣事。
“一民,一百六十万美元,一民,你比我这个老头子有用啊!”巴金打趣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巴老,话可不能这样说。”
“一民,你写的《血战台儿庄》一经发表,读者就纷纷购买杂志阅读。这篇纪实文学,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李晓林夸赞道:“突出了正面战场的作用,以历史主义的严肃性,向读者和抗日战士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晓林师姐,你们销量怎么样?”
“卖的特别好,截止今天,应该卖了一百四十多万册了。”
李晓林让刘一民多多投稿《收获》,刘一民满口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