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美国国家图书翻译奖 (4/5)
“教书的?教书的能坐软卧了?你儿子没多大啊?在哪儿教书的?”
“燕大教书的。”
杨秀云从袋子里拿出煮好的鸡蛋,询问对方要不要吃,对方接过一个,跟杨秀云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
为准备过年,在朱霖上班的时候,刘一民去买了不少食材放到了家里。冰箱里装不了的,只能放阳台上。
怕菜放到暖气房里热坏,又怕放阳台上冻坏,只能在菜上加了一层被子。
“刘教授,这菜搞得比人还娇气。”喜梅笑着说道。
刘一民说道:“这公寓哪儿都好,就是少了个地下室储物间。你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不累吧?”
“不累,不过看不到杨姨,两人刚开始不太适应。”
两个小家伙都大一点了,刘林不怎么爱坐坐婆了,喜欢在垫子上爬来爬去,有时候还试图扶着沙发学走路。
刘雨平静地撕着童话书,咿咿呀呀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刘一民“嗯”了一声回到书房,将《血战台儿庄》的纪实装到信封里,准备给寄出去了。
下一本他准备写功德林里面的纪实,讲功德林的分别有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
电影叫《决战之后》,电视剧为《特赦1959》。电影为90年代拍摄,电视剧则是2019年。
两部同样都是讲功德林,视角有所不同,《决战之后》主要是以这群战犯的视角讲述这段历史,改编自一部纪实文学《将军岂止在战场》,作者之所以是这群战犯视角,因为他的舅舅是邱行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特赦1959》虽然突出了这群GMD的转变,更多的则是在管教的视角,突出我D是如何去管教和感化这群人,通过对他们的教育,使得他们成为了社会的新人。
《将军岂止在战场》出版较早,刘一民自然不能写,那就只能写《特赦1959》。
不过关于《特赦1959》里面的内容可以丰富一点,加入“功德林三大战役”。
《特赦1959》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战犯管理所的人被集中到功德林看押,这群人如惊弓之鸟,认为必死无疑,之后经过多次试探,发现并没有枪决他们的意图,慢慢有人开始配合管教对他们进行教育,其中以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等人最为积极。
战犯管理所所长王英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让他们认识到我D的政策,从而使得一部分人完成改造,终于在1959年成功获释。
黄维在后来采访时还感动地说:“金所长是工农红军,却愿意把青春浪费在我们这些没有意义的人身上,我非常地动容。”
85年黄维参观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还深情地在管理所监舍住了一晚。
想到这里,刘一民给相关部门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他们什么时候会派这些人回去参观,自己能不能一起同行。
对方起初还否认了,当听到刘一民的名字时,对方立马说道:“刘一民同志,这件事情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我得联系一下上级领导。”
“我明白,这是我家电话,有消息您联系我。”
对方满口答应,但直到过年对方也没有给刘一民打过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