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最美的青春》首演 (2/5)
/>
刘一民指了指燃烧正旺的煤炉:“咱现在没煤活不了啊!这不是煤炉啊,这燃烧的是我的家乡。”
“好了,一民,上课去。”王瑶起身说道。
刘一民合上课本,跟着王瑶走出了教室。
中午,刘一民请李儒林和梁贵生两个小老乡吃了一顿饭,两人一开吃话也多了不少,讲了很多来到燕大不习惯的地方。
从一个小地方来到燕大,外面的世界太过丰富,让两人产生了不少自卑感。
刘一民跟他们讲了讲自己刚来燕大的时候的情况,发现自己没什么可举例的,于是换了一个人,换成了刘振云,不过没提他的名字。
“来燕大是学习的,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些不适应的东西,慢慢就会适应。”
上大学前大家都喊着到大学开眼界长见识,但真的开眼界的那一瞬间,会出现各种不适应。
吃完饭,刘一民又勉励了几人几句。两人感动的目送刘一民离开,发誓要以刘一民为榜样,好好在燕大学习。
1985年元旦,燕大举办了元旦晚会,刘一民带着一大家子人都到了现场看晚会。
晚会上学生社团排练了不少有趣的节目,《吃面条》《天下第一楼》都在此列。
最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穆拉土带着外研社的留学生,排练了话剧《宠儿》。
朱霖看到留学生上台之后大呼这才是真正的《宠儿》:“咱们人艺的演员上去还得化妆,这群留学生妆都不用画。”
穆拉土等人尽管在说台词的时候,有点磕磕巴巴,但是光黑人和白人表演种植园的历史,就足够让燕大学生将手拍肿了。
“就写实这一点,人艺的演员确实不如他们。”
人艺的演员黑人妆画出来十分不自然,全靠演技在线撑起整部话剧。
这群学生都能表演成这样了,也不知道百老汇排练的《宠儿》看着到底如何。
《宠儿》和《绿皮书》分别于11月份和12月份于百老汇正式开始演出,根据负责人和米勒给刘一民发来的电报,演出之后效果非常好,《宠儿》首演后半个月的票都售罄了,来看的人里有许多美国学界和艺术界人士。
“刘老师,你看你看,这情景演的好。”朱霖指着舞台上的画面说道。
“这不都是人艺的动作嘛!”
“他们改进了一下,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偷师的,没听说他们向蓝老师和苏老师学习啊!”朱霖疑惑地说道。
刘一民道:“估计燕大的话剧社在其中也帮了不少忙。”
等《宠儿》表演完,台下全部都是喊“好”的声音。学生和教授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穆拉土演出结束后,还在上面讲了黑人是如何到美国的历史。
演员下台,穆拉土直接找到刘一民询问他们表演得如何。
“在演外国戏这一块,人艺在你们面前也得甘拜下风。”刘一民笑道。
穆拉土说道:“我们有这个念头很久了,排练了三个月,本来想的是平常在学校向中国学生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顺便丰富一下留学生的文化生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