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最美的青春》发表 (5/6)
兰籍新闻记者伊文思拍摄的台儿庄大捷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你拿去看看。”陈波说道。
“这是好东西啊。”刘一民看了看院子四周说道:“可惜我这里不能放映,得去八一厂或者北影厂。陈局长,你们卖给私人放映机吗?”
院子房间有的是,搞一个放映室也不错,以后不用天天到电影厂看片了。
“这个你得问电影厂,从他们哪里搞。两个电影厂太远,你到电影局看也行。”
刘一民跟着陈波到电影局将纪录片看了一遍,在这里面看到了“人梯渡桥、运河鏖战”等感人的场面。
“刘一民同志,祝你创作成功。我们电影局对这个剧本的意见,跟电影厂的意见差不多,真实还原历史。出了事情,我们电影局给你撑腰。”
“多谢陈局长,我先走了!”
“慢走!”
时间进入十一月,西北风开始由西伯利亚高原开始往中国境内刮,经过蒙古国、蒙省等地,裹挟着大量的风沙涌进燕京城。
站在城墙上往外看,能看到被沙染黄的云层。城墙外,老百姓一个个戴着帽子或者戴着头巾抄着手,咒骂着黄沙天气。
《最美的青春》正式发表,跟当时的《忠犬八公》一般,人们拿着《人民文艺》讨论着风沙的治理。
“你们都消停点吧,现在燕京的风沙跟以前比小多了,搁民国那时候,风沙吹来,你都看不见路。国家多少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帮咱们在种树啊!”老人背靠着城墙根,向年轻人讲着老黄历的事情。
“等明年植树节,学校带着我种树的时候,我一定好好种,向塞罕坝的大哥大姐姐们学习。”中学生信誓旦旦地说道。
“好小子,有一股劲儿,三爷爷没白疼你!”
《最美的青春》发表以后,林业部通过《人民报》快速地刊登了一则报道,上面详细的介绍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情况。
除了成就之外,还讲了这几天的牺牲,重点讲了塞罕坝因为风雪冻死人的事情。
大家看到新闻后才知道,刘一民书里写的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这个给养员真该枪毙,他娘的!”
【今年后半年三北防护林种植现代化进度加快,机械化程度显著提升,感谢刘一民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
对于后半句,很多读者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答案,一些跟林业部打过交道的人私下里打听到刘一民为林业部搞来了五十万美金,至于这是如何来的,大家皆不清楚。
在五十万美金到账之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林业部将五十万已经花掉了三十万,三十万美元换成了各种机械运回了过来。
买的这些机械大多都是林业部往年进口过,比较适合国内使用的机械,主打一个实用。
国家上级部门看到《最美的青春》反响那么好,划拨了一部分资金买了一大批杂志送到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林场,以塞罕坝的事迹来鼓舞全国各地的林场建设。
《人民报》发表重磅评论《人定胜天,沙漠变青山;不改其志,愚公可移山!》
文化部下发文件,对《人民文艺》提出表扬,认为《人民文艺》作为国刊,就应该多发表一些利于国家大政方针实现的文章,发表一些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地的内容,并让各地的报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