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最美的青春》发表 (3/6)
> “唉,你怎么不信!”
“刘教授不是特指,是泛指,是想让我们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刘教授用心良苦啊!”
教室外面,刘一民问道:“在燕大这阵子食宿觉得如何?”
“刘教授,我觉得已经很好了。”
“有什么事情来找我。”
“谢谢您!”
“不用客气!”
王立群在路上又向刘一民询问了几个问题,主要是对美西方文化侵略不懂的地方。
“我那儿有一份论文,一会儿你拿过去看看。”刘一民说道。
“谢谢您刘教授!”王立群高兴地说道。
东总布胡同,连绵的秋雨拍打着胡同两旁的落叶,刘一民将摩托车停在墙边一角后,快速地走到旁边的四合院门口敲响了门。
趁着主人开门的间歇,刘一民脱下雨衣,整理着衣服和头发。
门打开后,一名老人朝着刘一民拱手道:“是一民同志吧?”
“您是程首长?”
“正是鄙人!”
刘一民笑道:“程首长,不好意思,今天打扰您了。”
“唉,说什么打扰不打扰,我还以为下雨你要不来了。快请进,快请进,你就是我今天最大的贵客。”程思远拉着刘一民的手往里面走。
程思远跟着李宗仁归国之后,就住在了东总布胡同。
这个胡同可是不一般,位置在王府井东侧,燕京饭店后面,北面就是被杨诲教授火烧的赵家楼,这胡同一直都是政要云集的地方,美国的史迪威也曾经在这里住过。
院子里面的摆设很简单,程思远邀请刘一民坐到书房聊天,走进书房后,程思远打开窗户,看着屋檐下落下的雨说道:“你听过蒋捷的听雨吗?”
“我会。”
程思远打着拍子吟唱道: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您这不是僧庐,是首都的四合院。”刘一民回答道。
“哈哈哈,是啊,我好一点,没有一个人站在僧庐下忧国忧民,叹壮志难酬!”程思远笑道。
这首诗以三段人生听雨的不同感悟,诉说了世间变幻,岁月无情,不变的是雨,变的是自己。
两人的谈话以一首诗作为开局,程思远再次说道:“台儿庄大战时我在白健生身边任职。白健生和德公(李宗仁)经常会提起此战,此战是大悲之战,也是其平生得意之战。”
程思远找出地图,向刘一民再次讲了起来,不过他的视角主要是李宗仁的视角,从全局来看的。
“德公是地方系将领,跟中央军本来就不合,但这一出身,也让他善于团结杂牌军。为了团结西北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