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城门楼上观阅兵 (4/5)
得可惜。
刘一民在河大讲的内容跟在郑大没什么不同,不过河大侧重古典文化的研究,他的演讲在这方面也有所侧重。
“老河大的荣光仍在,我希望新恢复的河大,能逐渐恢复老河大的荣光,成为一所全国顶尖的高校。有人说河大流血过多,恢复不起来了,我不这样认为,只要心在梦在,一定可以。”
河大的老教授眼角含泪,不知道哪位学生喊了一句唱校歌,一群人开始唱了起来。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
中原文化悠且长
济济多士、风雨一堂
继往开来扬辉光
四郊多垒、国仇难忘
民主是式、科学允张
猗欤吾校永无疆
猗欤吾校永无疆
校歌沧桑大气,如从抗日烽火中走来。本来就难受的老教授,听到这歌直接抱头哭成了一团。
刘一民强行推进进度,让学生提问。
“刘教授,我是一名军队文艺干部,我想问问您,您是如何创作出了《凯旋在子夜》和《雷场相思树》。我很想写几部反映前线战争的作品,可惜目前我还没写作出来。”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阎连科!”
阎连科,军队出身的作家。如今发表过文章,但不怎么出名,真正出名要到九十年代了。
“观察,细微的观察。作家要有文字上的表达欲,看到触动自己的东西,就要有写出来的欲望。我的朋友也是一名退伍兵,不过是只剩下一只胳膊的退伍兵,我到过前线,硝烟、死亡、血腥味萦绕在鼻尖的感觉你根本忘不掉。
你写不出来是因为,同志,你还缺乏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你如果到过前线,我想你就能写出来了。陆遥大家应该听过,他写一篇就要做大量的采风工作。我想说的是,作家的作品不是空想出来的。”
阎连科说道:“刘教授,我明白了。”
随着几个学生开始提问,情绪有点失控的河大老教授算是恢复了过来。
走出礼堂,刘一民看着眼睛通红的于安澜和任访秋,暗道以后可不能再讲老河大了,对这群人的刺激有点大。
离开河大的时候,刘一民冲着王立群握手道:“燕大见!”
河大的中文系已经同意王立群到文研所进修了,文研所那边递过来一个手续就行。
司机将刘一民直接送到郑州机场,坐上飞机回到了燕京。
9月30号,《天下第一楼》开始热播,刘一民和朱霖无心观看,两个人在准备衣服去观看阅兵。
刘一民没有找到多余的票,朱霖凭借自己在文艺方面的成就,让文联给她了一张门票。文联在挑选区域的时候,特意给了一张和刘一民同区域的票。
两人在镜子前试了试衣服,朱霖问道:“刘老师,我穿这身怎么样?”
“很大气,我呢?”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