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刘一民:CIA和FBI都要迫害我 (2/4)
间见他们。”
“嗯?你不是急于回国吗?”
“临时有点事情。”
“什么事情?”
“你过几天就知道了。”刘一民含糊其辞地说道。
下午,刘一民见到了《巴黎评论》的编辑,尼琪向他介绍,这位编辑也是《巴黎评论》的创始人之一乔治.普林普顿。
“刘,你叫我乔治就好。”乔治.普林普顿非常有风度的说道。
乔治.普林普顿出身于贵族家庭,父母家族皆有从政的传统,从小就进行所谓的“贵族风度”的训练。乔治.普林普顿已经六七十岁了,白色的头发彰显着他的苍老。
“你好,乔治。”
乔治握着刘一民的手向他表达自己的感谢:“我们《巴黎评论》每一期在美国出售十万册就算成功,你的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可能,纯文学在美国仍然有市场。刘,非常感谢你。”
“乔治,咱们之间是合作关系。如果没有你们杂志,我的文章也没办法发表。”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No,如果没有《巴黎评论》,也有其他的杂志愿意发表。刘,当我得知你再次来到美国之时,我就决定必须亲自来见一见你。你果然如果想象中一样,是个有才华且幽默谦逊的年轻人。”
两人客套了一阵后,尼琪邀请大家到咖啡厅坐下聊。
乔治询问刘一民最近有没有兴趣再写几本美国题材的,他们想稳定一下自己的销量。
“《宠儿》发表之后销量快速增加,到了夏季刊的时候,因为没有重量级的,销量一下子下滑到了往常的样子,我们编辑部的同事都非常沮丧。”
乔治说完顿了一下:“最好还是反应黑奴文学的作品,现如今美国市场对黑奴文学作品接受度很高,并且因为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文学界对此类作品的评价往往也很高。”
“有,不过还不知道具体的交稿时间。”刘一民说道。
乔治微笑着道:“我们可以提高一下稿费,每字提高到15美分。”
刘一民心中掀起一丝波澜,一个字15美分,千字可是150美元啊,上次《宠儿》是按照10美分计价的,一下涨了5美分。
刘一民没有说话,乔治吸了一口气再次说道:“16美分。刘,这是最高的价格了,我们杂志社专注于纯文学市场,在美国,你没有比我们更合适的合作伙伴了。”
“乔治,等我有了稿子,立即寄给你。”刘一民笑着拿起咖啡杯冲他微微示意。
看到刘一民同意,乔治心情一下子轻松了下来,再次主动伸出手跟刘一民握手。
尼琪在旁边讲着《巴黎评论》的历史,《巴黎评论》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很高,但销量一直不好,甚至在巴黎创刊后,一度过的穷困潦倒。
搬回纽约后,编辑部也是在乔治家的公寓里干活。
乔治称自己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巴黎评论》,希望它未来能够成为美国文学杂志的一面旗帜。
“刘,等有一天我们《巴黎评论》的记者前往中国,对你做一个专访可以吗?”
刘一民打趣道:“做两个都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