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朱霖和龚雪斗艳 (2/5)
们人艺,这种事情几乎是没有,但也要防微杜渐。人艺几十年的光荣历史,得被一代代人艺人视为珍宝的传承下去。”欧阳山尊附和道。
夏淳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几点意见,甚至还举了几个例子:“当年赵树理同志离开燕京文艺部门回晋省之时,讥讽的话犹在耳中。”
当年赵树理被调离燕京,一位私生活不检点的干部前来相送,赵树理毫不客气地说道:“我可不跟你在一起了!”
提起这件隐秘的事情,蓝天野鼓掌大笑:“我看咱们不仅得排,得在报纸上大张旗鼓的讲咱们要排,让有些人好好看看。”
蓝天野的笑声,让众人笑出了声。至于里面的隐喻,众人认为如今上级鼓励大胆创作,不需要顾虑太多。
曹禹看大家兴致都很高昂,于是拍板决定排这部话剧。至于让谁排,等剧本出来之后再说。
翌日,人艺通过报纸向读者宣布,人艺正式宣布对《戏台》进行话剧改编。并将《戏台》的全新风格展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和创新价值向读者一一进行了分析。在文章的最后,人艺向不断创新的话剧作家刘一民表示了感谢。
如此大张旗鼓的宣布改编,在人艺的历史上极为罕见。一般的改编都是等即将首演的时候,才会做一些宣传,这样一来,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
于佳佳给刘一民打来电话,告诉他《中青报》最近收到了不少稿子,基本上都是陌生的笔名在批判《戏台》,认为《戏台》在以荒诞不经的风格来诋毁、来谩骂。
“我们《中青报》应该不会发这样的稿子,但保不齐会有其他的报社发这样的稿子。”于佳佳提醒刘一民注意。
“谢谢你了,于佳佳同志。”
“嘿,说谢谢就见外了。我还准备写一篇评论,就讲影迷、戏迷、书迷如何正确的看待演员、作家等。要喜欢他们的文艺作品,不要去盯着本人。我们是青年报,这也算是对青年的寄语。”
于佳佳说完,跟刘一民探讨了一下《戏台》后挂断电话准备写评论。
目前就整个杂志和报社而言,负面的评论还没有出现。
有过些时日,不少人终于忍不住了。一些小报和小杂志上出现了一些批评的文章。
西北某不知名杂志发表了一篇散文,并没有指名道姓的评论《戏台》,而是采用借物拟人的形式直指刘一民。
散文的标题名为《一棵青翠欲滴、遮天蔽日的树》,文章刚发出来就被陆遥寄给了刘一民。
里面讲了一个人回乡的时候看到了一棵树,这棵树的树叶颜色最青,树干高达百丈,树冠遮天蔽日,上面盖房子住人都绰绰有余。
附近的人告诉他上面住着一个矮人,此人平日里什么事情都不干,喜欢拿个放大镜四处看,不管看到什么都要记录下来。
又青又高的树暗讽刘一民清高,拿着放大镜则是说他喜欢用放大镜看别人的错误,吹毛求疵。
“这风格跟童话故事似的。”刘一民笑着说道。
不过这种抽象的描述方式,比普通的文学评论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这家文学杂志,倒是通过这种方式迎来了一次热销,故事在不少的地方广为传播。
刘一民到燕大上课的时候,一些记者和学生将刘一民拦了下来,纷纷询问他对这篇散文如何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