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余桦来京 (4/5)
bsp; 感谢钱锺书教授、季羡临教授能来参加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材编审会”
孙玉石一大篇开场白之后,正式进入了审核环节。说白了,就是一方挑毛病,另一方疯狂解释。
钱锺书等人都已经看过教材了,所以直接提问。
王佐良率先打开自己的笔记本发问:“在拉美文学部分,我注意到不仅有文学内容,还有关于拉美文学的背景,这一背景是基于殖民侵略历史和拉美动荡的现状而言的。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着重提了这个背景,文学内容里面政治内容是否过多?”
刘一民本来想回答,被朱光遣拍了拍手,示意他来发言:“老杨编写的部分,我来回答吧。”
“各位评审教授,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在编辑教材之前,我们定下的方针就是一本适合社会主义青年学生的外国现代文学教材。
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同时,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整个世界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奴役与被奴役的历史,这段历史给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造成了影响,甚至是毁灭。
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之所以能够达到鼎盛,是因为拉美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如今的社会背景。所以我们不能孤立的去研究文学,而应该深挖原因。作为重要原因之一,我觉得篇幅所占并不长。
我们认为对外国文学思想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文学。要不然我们懂了理论,不懂背后原因,这点见解实在是过于浅薄。”
王佐良点了点头,没有再问下去。各国的教材都内含意识形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近现代各国的文学情况,跟政治都分不开。五六十年代,左意热潮席卷欧洲,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我觉得你们德国部分缺少一个内容,那就是思想领域对经济和工业的反抗,或者是对整个政府、社会的反抗。”
钱锺书向众人展示了一下德国篇的内容,并指出教材的不严谨之处。
战后的联邦德国(西德)迎来了经济的腾飞,但社会畸形是非常严重。德国分裂,曾经的纳粹分子再次登上政治舞台,纳粹意识形态残留严重。
文学加大了批判力度,被称为“不服气主义”。
“钱教授,我们接受您的建议。因为德国分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所以我们对两个国家都进行了分析,造成了每一个国家的篇幅偏短,实际上我们在第九页有提到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深入去分析。”
刘一民翻到这部分内容,给大家解释了一遍。
钱锺书坚持认为应该深入分析一下,毕竟是大学教材,要让学生了解的多一点。
季羡临提出的问题是要增加一些比较文学的内容:“最好是单独成篇,讲一讲同时代的西方主流文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现在比较文学是个热点,我们的教材编写也要跟上去。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材才能在全国的大学有普适性。”
刘一民和朱光潜对视了一眼,接受了季羡临的建议。
接下来,几个教授都提出了不少问题,被朱光潜和刘一民一一解决。除了问题之外,大家也对教材内容不吝赞美。
“你们的教材要是能通过部里审核,那是填补了目前国内教材的空白,各个高校都要用你们的书喽。”钱锺书说道。
严家炎顺势问道:“钱教授,王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