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凯旋在子夜》拷贝数量破千 (2/4)
sp; 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培养的是文学评论家。评论家就是要学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所以大家看到难题的时候,不要痛苦,勇敢地去解答。
好了,没什么问题了!同学们,明年见!”
全系的学生,只有两个学生不及格。这挂科率,在全系的课程里面都是偏低的。
在中文系的学生间开始流传起来一句话,刘教授虽然出的题难,但是给分大方。
从学校出来,骑着摩托车顶着猎猎寒风来到了四合院。
燕京胡同上空乌鸦成群,叫声凄切,青砖朱门都露着寒意。三花在四合院的屋檐和银杏树上跳来跳去,屋檐和树梢的停留的喜鹊被惊扰的飞往其它地方。
刘一民摘下手套,搓了搓发红冰冷的脸,跑到厨房的煤火炉旁先将身子烤热,再到书房将《凯旋在子夜》的读者来信拆开。
书房的书架上的读者来信早已经摆满了,看来还得再找间屋子。
因为是前线战士的,刘一民回复了很多。大多数没发表的意义,不过对于寄信的战士就不一样了。
一天的时间刘一民都坐在四合院的书房里面写回信,除此之外挑选了两篇有代表性的来信进行了精心回复。
其中讲的一篇是感情问题,自己跟对象年纪渐大,女方急着结婚,但是他身在前线,自觉朝不保夕,不知道如何抉择。
经他的描述,女方有情有义,从他当兵的时候已经等了。
在信里面,刘一民劝他珍惜眼前人,从女方的角度和他的角度都做了分析。
不过刘一民也有不解,按理现在前线部队经常轮换,撤下来后结婚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刘一民嘀咕了一句,可能是特殊部队,一直在前线。
第二封是一名77级参军的大学生,经过临战训练后初到前线,将自己在阵地上的所见所闻都给刘一民写了出来。
除此之外,言语间还带着大学生的傲气,总觉得有些地方,前线的基层军官做的很不到位。
这点是大学生到阵地上的普遍问题,跟从战士提干的指战员经常尿不到壶里。
【同志,我们要深入的看待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并去分析它存在的原因。或许我们不理解,但可能是对的。
如果经过深入的分析,仍然无法理解,则应该虚心请教。如此知道是优是劣,对于正确的要认真学习,对于不正确的要敢于斗争!
】
“刘老师,邮筒都快塞满了!”朱霖晃了晃胡同口的邮筒,笑着说道。
“抱着三花走啦,到《人民文艺》一趟,趁着《人民文艺》还有人,把稿子给他们。”
《凯旋在子夜》的电影版于1月底终于剪好了,文化部打电话邀请刘一民和朱霖两个人去参加最后一次审片。
刘一民和朱霖两人携手来到文化部,内部的审片室内,放映员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切。
文化部的周杨、夏言,八一厂的刘佩然和导演李俊,北影厂的汪阳和导演汪阳全都在这里等着了。
刘佩然率先说道:“这片子剪的可不容易啊,我们厂的金剪子剪了三次才定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