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麦积大队致富之路 (4/4)
重要的是,处理好跟公社和县里面的关系,能拿到支持和贷款。
“那就这样办,饭碗里有粮了,兜兜里也得有钱嘛!开个会,队里买种子给大家发,挣了钱得还了队里面的种子钱!”
棉花现在买种子,等到开春种还来得及。至于开荒,现在家家户户都开的有荒地,只是多少的问题。
“爹,我说你就不同意,一民说你就同意?”
“人家一民是教授,在燕京对政策吃的透,说的当然是有道理的。另外,种子要想买回来,还得答应我办件事儿!”
“啥事儿?”
“过年去见见给你说的对象!”李大山不容置疑地说道。
李兰勇的目光扫了一下自己空荡荡的左袖,心里面升起无尽的苦涩,谁家愿意把女儿嫁给只有一只胳膊的男人呢!
“行!”李兰勇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反正是见一面而已。
接下来的日子,李兰勇穿梭于大队各个家里面,统计大家的种植意愿,最后决定购买种子的数量。
九十年代,我国有三大棉花种植区,分别是黄淮海种植区、西北种植区和长江流域。
黄淮海的棉花种植量,占到了全国棉产量的一半,是各个地方农民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乡镇上设立的都有棉站。
后来在国家的统一调控下,棉产区的重心开始往西北转移。
朱霖抵达燕京的两天后,鞭炮声响起,1982年正式来临。
因为朱霖回到了燕京,感觉刘家清冷了许多。
大年初一的早上吃着饺子,杨秀云还在惦记着朱霖。
刘一民笑着说道:“娘,别想了,燕京比咱们这儿更热闹。等麦忙之后,您来燕京住一阵子,我带着您燕京转一转。”
“老二,你在燕京买的房子啥样?”刘福庆问道。
“您说的是哪一套?”
“.”
过了年没多久,刘一民就准备先回燕京了。一封封的电报接踵而至,再不回去,家里面都快成了邮递员的客栈了。
拿着电报,他已经能够想象到,魏巍穿着军装,喊出那一声声:“给我再电刘一民”的场景了。
杨秀云生气地说道:“老话说的好,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民出名了,好不容易到家过年,天天有人拍电报。”
“娘,我在燕京等着你们,到时候带着你们逛一逛天安门!”
“行,我跟你爹,到时候让你大哥大嫂陪着,我们老两口,到时候再迷路喽,大燕京、大首都,迷路了可不好找!”
刘一民提着行李,坐上火车,直奔燕京。李兰勇今年还会去燕京,只不过也要等到开学了。
火车上,刘一民时不时能够听到旁人在议论《凯旋在子夜》。
“旅客朋友们,伟大的首都燕京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