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3/4)
bsp; 巴金又说道:“去年文化部会议的时候就说了,要敢于触碰黑暗,这不是不能写的地方。既然能写,那各个地方的都能写!”
李晓林笑着点头:“那咱们就发表,另外为了防止到时候有人断章取义,咱们是不是要做点准备?”
“嗯,你们准备几篇评论吧!”巴金说道。
李晓林拿着稿子高兴地离开巴金的办公室,她作为编辑,不仅仅要知道如何欣赏好,还要时刻保持着政治的敏感。
李晓林将刘一民的稿子交给其余的编辑进行审核,自己开始给刘一民写手稿信,还在信里面对他进行了感谢。
写完信,又通过财务,将一千块钱的稿费给他汇到了燕京。
余桦的第二封信终于是被刘一民收到了,看到上面的名字和地址,刘一民就猜出来了是那个潦草小狗。
还以为余桦是写信向自己表达敬意来了,刘一民撕开信一看,顿时纳闷了起来。
自己什么时候看到余桦的稿子了?挠了半天脑袋,也没有记得有这件事情。
看到余桦信里面委屈巴巴的样子,刘一民开始在书房里面翻找了起来。
既然余桦的第二封信是寄到燕大的,那第一封信肯定也是寄到燕大。
最近一个多月在传达室收的信,都放在了华侨公寓这边。刘一民找了好久,最终在几十封信里面将一封疑似余桦的信给找了出来。
撕开一看,还真是!
燕大的传达室每次都能够收到很多信,一些是读者,另外一些是家信。
之所以将余桦的信当做一般的信给处理了,因为余桦在信封上并没有写真实的名字,而是写了一个“仰慕您的.余”
好家伙,他还以为是哪个狂热粉呢!
不过当打开信之后,看着余桦写的信,顿时浑身起鸡皮疙瘩,是挺狂热的!
不过看在余桦如此“狂热”的份上,刘一民打开了他的稿子。这是一篇短篇,用词什么的都比较粗暴。
粗暴之中露着生涩,符合一个新手的写作特点。
刘一民读完之后,给余桦写了一封回信。
【余桦同志:
来信几番周转,今日得以收到。看你的文字,感慨颇多,你的文字非常具有成为知名作家的潜力,但不是现在。
希望你多加练习,争取早日发表。如有困惑,也可来信沟通,信封请注明“余桦”二字!】
婉转的表明“菜就多练”,余桦第一次发表的作品是《第一宿舍》,讲了一群来自不同地域的年轻人在宿舍里相聚发生的事情。
这群年轻人一起经历了青春的困惑和恋爱的甜蜜以及经历了友情和人性考验的故事。
首发于1982年的《海盐文艺》,83年发表在了《西湖》上面,这是余桦第一次在文坛上亮相。
接下来陆续发表的和散文,都是发表在一些小刊物上。不过有的也获得了一些成就,之后顺利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进入了当地的文化馆工作。
直到1987年到鲁迅文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作协文讲所参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