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山呼刘教授 (2/5)
然之后搂住了刘一民的肩膀:“还是你有胸怀,要是领导们都像你,那就好了!”
临走之时,刘一民告诉李俊,等有时间自己带人去参观一下他们电视剧拍摄。
“临来前跟我说一声就行,一民,你要带谁来?”
“也是一个导演!”
“不会是北影的吧,他们可不兴来!”
“不是,人艺的导演,她想看看电视剧的拍法!”
“那没问题。”
晚上,八一电影厂离华侨公寓近,刘一民直接住进了华侨公寓。
10月下旬,陆遥的《人生》单行本正式上市,人民文学出版社替陆遥给刘一民送了一本样书。
看到陆遥的《人生》顿时乐了,上面不仅仅有刘一民的序,还有陆遥的自序。
上面讲了自己的如何投递了几个杂志社都没有人要,刘一民和《人民文艺》如何慧眼识珠等等,以及后来《人生》这本里面,刘一民给的帮助。
另外还把两人一起去公园挖竹子的事情给写了出来,刘一民第一时间就想到这个大嘴巴的,这不是妥妥的不打自招嘛!
不过书跟读者见面之后,非但没有人骂刘一民,反而把他们当成了作家交往的美谈在谈论了。
不少人还因此觉得,作家跟他们也一样,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反而是有血有肉。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名人”放个屁都是香的典型案例了。
很多人后来开始编排公园管理者亲自上门把竹子钱给要了回去,实际上确实来了,不过不是要钱的。
而是对刘一民说,以后没竹子了尽管找他们光明正大的挖。
“我们也理解,以前啊,就是没地儿买,要是有地儿买,一民同志,你才不会大冷的天去挖竹子。”
刘一民笑着送走来人,转身回到书房里给陆遥回了一封亲切问候的书信。
在大家都引为美谈的时候,浙省嘉兴的一名小伙子看到了机会。
余桦的父亲看到余桦再次收到邮递员从围墙外扔进来的退稿信后,劝他专专心心的做一名牙医。
余桦没有丧失信心,而是拍了拍邮件上的灰尘,仔细撕开读了起来。
读完后,对着他父亲说道:“有进步。而且我已经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什么地方?”余桦的父亲问道,接着又摇了摇头:“这话你都说了多少遍了,我看还是写的不行,当个牙医多好的事儿!”
“不是,是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现在我找到伯乐了。”余桦说完,拿起了陆遥的《人生》,翻到了序言的一页,让他父亲看了起来。
“瞧,这个姓陆的写的跟我差不多,甚至我略胜一筹。他为什么发表了,我没有?你瞧瞧,我们之间缺了啥?”
“缺了啥?”余桦的父亲看了半天,愣是没看出来缺了啥。
“缺了伯乐刘一民同志啊!要不是刘一民同志,这姓陆的也发表不了。我不寄给杂志社了,我寄给刘一民同志,请他帮我推荐!”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