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看房 (4/4)
nbsp; “160的吧!”
“那我先给你说好,那可贵了!”严家炎笑道。
“老师,您放心!”
“好,走吧,咱们过去看一看。这一套房子是一个华侨教授的,他在燕南园有住宅的,这套房子是给自己的儿子买的,可惜他儿子,住了一个月后就去南洋了,中间回来几次也都是住在燕南园,可以说是新房,但是长时间没人住,老两口偶尔会去打扫一下。”
刘一民内心大喜,这样的房子最好,买不到新房,次新房也可以!
到了燕南园,接上这位华侨教授,这位华侨教授教的是理工科,马来人,头发已经花白了,在国内任教已经四十余年。
对方十分健谈,一直跟刘一民聊文学,聊刘一民的作品。聊得最多的是《狼烟北平》,他讲了以前自己在北平的所见所闻。
“这部老北平的味道很浓啊,看着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想到了以前。文学作用于人的思想,技术作用于物质,两者缺一不可!我算是二代南洋华人,父辈木船出海,刚开始步履维艰,终于闯下一番天地,我才有机会入学.”
老教授回忆起祖辈和自己筚路蓝缕的历程,又是一部南洋华人踊跃报国的历史。
学成之后,回到祖国,准备教授更多的青年,以科学报国等等。
“梁教授,几十年回首一望,走过的路可真不简单!”
“一民啊,你说的不错。国家从乱到治,我是都经历过,真希望以前那种事情,不要再上演。”
到了华侨公寓,梁教授带着刘一民走到北楼的四楼,走进去后,屋子里的家具上落了一层浮沉,不过并不厚,估计打扫应该在两个月左右。
打开门,就能够看到阳光铺满了整个客厅,华侨公寓做的都是大阳台,宽大的阳台和客厅同宽,采光特别好,而且是多面采光。
入户门的宽度和进深设计的非常舒服,完全区别于苏式设计,是正儿八经的西方公寓。
下面基层因为绿化树越来越高,光线很容易被挡住,四层采光最好。
但就是四层屋子和楼顶直面太阳,夏天的时候特别热,没有空调的话很难生活,到时候还得买几台空调。
国内六十年代开始造空调,实际上不单是农村,城市很多人目前也没听过这新鲜玩意。
里面五室一厅的设计,餐厅和客厅一体化,有两个卫生间,洗澡对方装修了浴盆,刘一民倒是不太习惯浴盆,地板是进口的木地板。
还有暖气片,冬天住起来,再也不用闻煤气了。
严家炎感叹了起来,这房子住人就是舒服。刘一民调侃道:“严教授,学校的别墅不比这个舒服?还有花园!”
“哈哈哈,各有千秋!”
房子对方自己也稍微装修了一下,不过没有大装修,这设计如果不考虑外立面的老化以后会显得破旧的话,户型二十年内不会过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