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一民哥哥真能挣钱(二分之一加更求月票) (3/5)
/> “你猜我们两个是为什么而来?”茅盾笑着说道。
刘一民嘴角上扬:“不会是专门为了来表扬我吧!”
“反正不是专门来吃你的西瓜,今天你去取钱,就是为了买个冰箱?”夏言说道。
“对,夏天太热了,从阿坝回来一时间有点受不了这个热,于是就买了一台冰箱。”
“你了不起啊,给国家创造了七千多法郎的外汇,老夏刚才到我家敲门给我说的时候,我还不相信嘞!”
刘一民谦虚地说道:“您两位的书在外国出版,稿费肯定比我高!”
“哈哈哈,你可别逗我们开心了,我们的知名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前的,现在可没多少价值喽!”
茅盾去世后捐了25万元人民币,刘一民这一笔稿费,相当于他目前一辈子存的稿费的二十五分之一了。
“你带了一个好头啊,写作创汇。咱们现在号召的是出口商品创汇,你吃了一个螃蟹,放了一个卫星。我们知道你出版,没想到这么挣钱!你的书在法国卖了多少册?”夏言问道。
“这是两万册的稿费!”
夏言和茅盾对视了一眼说道:“外国的稿酬就是高呀。不过也正常,咱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薪酬制度,以前也高,但是大家都认为这会拉高收入差距。十年期间无稿酬,作家生活困难,现在嘛,正在逐步恢复,最近提高了稿酬标准和恢复了印数稿酬,接下来作家的生活会更有保障。”
“要是咱们文艺界人人都像你一样,还能缺外汇吗?”茅盾道。
“喔~一民哥哥好能挣钱哦!”沈云抹了抹嘴上的西瓜汁,用小手鼓着掌说道。
刘一民看了沈云一眼,这可真是个好捧哏。
夏言和茅盾笑道:“你不要光想着一民哥哥挣钱,你要向一民哥哥学习,学习他的文艺创作精神,他可是跑到高原上待了一个多月的人。”
“我也能去!”
“哈哈哈,我看你到了那里,就缺氧喽!”夏言宠溺地刮了一下沈云的鼻子。
沈云问为什么会缺氧,刘一民跟她讲了讲地理知识,不过看起来还是不懂,转头开始咬高原上的牦牛干了。
茅盾道:“来的路上,老夏大致的给我讲了一下你的话剧创作思路,上下两部,可以啊!我前几天让朋友收集了一下当时的宁波府志,你可以当做参考。”
茅盾将资料递给了刘一民,刘一民感谢了几句。接着说道:“商务印书馆要出版《追风筝的人》的单行本了,您有时间做个序?夏老,您也在这儿,正好,您也不能跑了!”
茅盾哈哈哈大笑:“老夏,那就咱俩吧,我是主动找一民做的序,你嘛,不管主不主动,都得做,在一本书上,咱们也不算孤单。”
夏言逗了逗怀里面的猫:“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四合院里,茅盾和夏言也都写话剧,能给刘一民提出不少的意见。话剧作为解放前后很重要的一种表现和宣传形式,不少作家也都是戏剧作家。
尤其是左翼作家,更是将话剧在抗战时候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三人在书房里聊到很晚,看着沈云困的坐在凳子上快要低下了头,夏言才起身准备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