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东方出了个顶红顶红的太阳 (2/4)
给我们讲一讲你们藏地以前的生活。”徐驰看向老王。
老王点起一根烟叼在嘴里,又叹了一口气,开始讲了起来。老王的文化不高,但是在部队上过几年的扫盲班,加上汽车兵,多多少少又学点文化和技术知识,终于算是有了点文化。
因为只是有一点文化,所以讲的时候是从自己成长经历开始讲。从他们属于哪个头人哪个土司开始,每一户都要出人成为土司手下面的藏兵,战争的时候自备物资参加土司的之间的战争。
他的父亲在土司之间的战争中死亡,他就自然而然的接班成为藏兵。
“我们的土司是一个小土司,最大的土司是麦桑土司,麦桑土司最后一任是华尔功臣烈,通过联姻娶了茸贡土司的女儿扎西卓玛,他是一个会做生意的土司,通过生意挣了很多钱,有了钱就有了武器,又控制了许多小土司。我们的土司南木达土司,也投降了麦桑土司。”
华尔功臣烈是最后一任麦桑土司,49年审时度势,主动请求和平解放,成为了阿坝当地的政府官员,为当地的和平解放,做了不小的贡献,还入朝慰问过。
随着老王的讲解,刘一民和徐驰开始对阿坝以前的土司势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他们在这里就是土皇帝,名为政府的土官,实际上是当地的土皇帝,掌握生杀予夺大权。领地内的所有东西,包括人,都是他们掠取的对象。
麦桑土司为什么强大起来,他跟以前土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整顿了部落的风气和纪律,保护商旅经商,所以强大了起来。
麦桑土司的顾问还是格尔登寺院的堪布,也就掌握了教权。事实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体。
这个格尔登寺院,后来可不太安分。
距离阿坝愈来愈近,海拔越来越高,中间吉普熄火过两次,好在老王是多年的汽车兵,精通修车技术,很快就修好了。
“刘作家、许作家你们放心,我一定将你们平安的送往阿坝,并带回来。”老王说完,还拍了拍自己的后腰,硬邦邦的钢铁声,给刘一民和徐驰了一种结结实实的安全感。
重新上路之后,徐驰拿着地图比划了一下说道:“咱们进入阿坝的第一站就是汶川县,三江公社就在汶川县里面,我看咱们先去汶川县。”
老王扔掉手里面的烟头又说道:“三江公社取消喽,现在是三江乡了。现在县里面也没有革委会了,都是县政府。”
从79年到80年,各地的革委会和公社开始陆续取消,只是大家讲话的时候,还会不自觉的念出以前的名字。人们嘴中的公社和革委会,告诉大家以前的那段记忆还在。
到了三江乡,先到了乡政府,阿坝的干部就在这里等着他们。
“你好,刘作家,徐作家,扎西德勒,欢迎来到阿坝,我是阿坝统战部的索泽郎!”
“扎西德勒!”
黝黑发亮的皮肤加上口音,刘一民不用猜就知道是藏地人。四十岁左右,身材精瘦,身上的衣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长袖藏袍和松吧鞋。
阿坝的海拔高,气温就低。好在在成都的时候,当地的同志就提醒过,刘一民和徐驰两个人在当地买了厚实的外套。
索泽郎邀请刘一民和徐驰在三江乡的食堂吃饭,吃的是并不是藏人的食物,是正经的川菜。
汶川这里汉人也特别的多,三江乡在汶川的南边,因地处西河、中河、黑石江三水交汇而得名。一边吃饭,索泽郎一边跟刘一民介绍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