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诗刊》的北戴河之约 (2/4)
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诗刊》编辑部。主编严辰更是重视有加,准备带着这一届的《诗刊》编辑部,大干一场。
“老邹,我暑假还有事,真没办法参加你们的《青春诗会》,如果没事的话,我绝对参加。”刘一民看着热情的邹获凡,立马解释道。
“哎呀,你不来算怎么回事?《青春诗会》来的都是在目前诗坛很有代表的青年诗人,你作为青年作家代表和中青年诗歌奖的获得者都不参加,这届《青春诗会》就举办的没分量。”
邹获凡拉着刘一民,不依不饶地说道。
刘一民向他解释几句,解释清楚后,邹获凡才松开刘一民的手,只不过仍说道:“那你就借给我们几天时间,我们准备去一趟北戴河,怎么样,去一趟回来就放了你的壮丁。”
刘一民点头,只要不让他参加所谓的“诗歌创作者学习班”就行,累了这么久,也应该去放松一下。
北戴河,他还没去过呢!
“你答应就好,你也不要怨我抓你的丁,实在是没办法。现在大家都看着呢,要是第一届《青春诗会》就搞得虎头蛇尾,那以后还怎么开,让同行笑话。”邹获凡将自己的苦心全部都给道了出来。
刘一民握住邹获凡的手:“老邹,咱们的关系在这儿,你的苦心我都懂。”
一句简简单单安慰的话,让邹获凡的心顿时热了起来,恨不得将最近《青春诗会》召开的不易,全部一股脑的跟刘一民说一说。
“一民,你的话说的我心里面暖呼呼的,那我就放心的抓你的壮丁了。以后有什么事情,还得抓你的壮丁。”
“老邹,你将我的军啊!”
邹获凡不无得意地说道:“这是我这个老革命,几十年来的斗争经验总结。”
邹获凡满意的走了,并留下了前往北戴河的具体时间,到时候在《诗刊》门口集合。
等放假后,宿舍里的人还没走,刘一民就回到了四合院里。从公园里“借”的竹子全都长的漂漂亮亮的,庭院里的庭院树海棠和银杏生长得极为茂盛。
朱霖种下的指甲花花开的茂盛,只可惜刘一民没有拿它来包指甲的念头。
四合院里,刘一民打开录音机,听着歌,在凉廊下面看起了书。
刘一民穿着短袖衬衣赶到《诗刊》编辑部的时候,门口已经站着了不少人。几个编辑看到刘一民,纷纷走上来打招呼。
邹获凡过来说道:“一民,来的挺早的,我还以为你得晚一会儿过来。咱们马上就出发。”又指了指刘一民的脖子上的照相机问道:“你这玩意儿好使不?怎么看着那么小?”
刘一民笑着举起相机说道:“绝对比作协的好使,我得拍几张好看的北戴河风光。”
“别光拍风光,也拍一拍人!”
邹获凡带着刘一民走到人群中间,旁边一群的青年诗人全都将目光放到了刘一民身上。
“同志们,这位是刘一民同志,你们一直想见到的刘一民同志。刘一民同志的行程比较紧,所以只能跟咱们待两天左右的时间,完了之后还要去川省采风。”
四周的一片哗然,刘一民看向邹获凡皱眉说道:“老邹同志,不用讲的那么清楚。”
邹获凡笑着说道:“我这是刺激他们呢,我们《诗刊》花大力气举办诗会,目的是组稿,这群人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