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青年作家座谈会 (4/4)
换源:
bsp; “格局”这个刘一民在后世互联网最讨厌的一个词,没有之一!总有人站在“格局”的制高点,对你指指点点,仿佛提到了“格局”就是胜利者,但他从来不对你说,他的格局到底是什么。
汪曾祺率先鼓了鼓掌:“我觉得一民说的不错,从他的作品就能看出来。《高考1977》让大家看到了考生的不易,《忠犬八公》让大家知道了塞罕坝”
一直争论到下午三点,刘一民喝了几杯水加上三次厕所,才终于结束。汪曾琦年纪大了,整整去了六次。
“以后再也不参加什么座谈会了!”汪曾琦无奈地说道,接着又看向刘一民:“你反对伤痕文学,你不像他们声嘶力竭,但是我懂。”
“我是反对控诉加虚无的批判,我主张贴近现实。”刘一民笑着道。
“在有些人心里非黑即白,巴金先生可是支持的,听说你们关系很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走了走了!”
刘一民起身,不少作者围过来跟刘一民握手,张亢亢和王安忆两名女作家,还问刘一民要了签名。
走出门的一刹那,刘一民感觉有人盯着自己,转身看去,发现是北岛,于是微微颔首,随即走出了会议室。
周燕如和章德凝拦住了刘一民,非得让他到编辑部一叙。
“刘一民同志,我们想向你约稿!”周燕如笑着说道。
刘一民抿了一口茶,笑着说道:“大姐,你们今天可不地道啊,明知道要开文代会了,弄了一大帮子年轻人坐在这讨论,还专门请了两个代表人物过来互呛。一个说不好,出去可是要挨骂的!”
周燕如尴尬地说道:“刘一民同志,文学界有争论才有活力,才能进步。各大杂志刊登各式各样的稿子,目的就是让文艺活起来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