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驴得水》剧本研讨会 (1/4)
8月20号,刘一民接到了来自法国的包裹,里面是《忠犬八公》的法文翻译稿。弗拉马尔利翁出版社的编辑马赛丹尼在翻译好了之后,第一时间就把翻译稿寄给了刘一民让他看一看,可惜刘一民不懂法文。
到燕大西语系找了一名燕大懂法语的教授,请他帮刘一民看了看。教授告诉刘一民,法国人的翻译基本上尊重了原文,并没有夹带私货。
出版前将翻译稿给刘一民看一看,这是他们已经约定好的事情,刘一民怕翻译的时候乱翻。
事实证明,自己有点小人之心了。
没有问题,接下来就等着在法国出版,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刘一民能够收到稿费。这部分的稿费一到,刘一民就在燕京有个家了。
离开燕大后,刘一民回到人艺。人艺的传达室门口,一个人不停地张望着,脸上的表情紧张兮兮的。
刘一民扫视了一眼,就准备进去。传达室的人看到他后,立马追着他喊道:“刘一民同志,有人找你!”
传达室门口的男人听到眼前的年轻人就是刘一民,操着一口陕音:“你就是刘一民同志?你好你好,额是王卫国,额是来特意感谢你的。”
王卫国?陆遥?
刘一民停下脚步,认真地打量着陆遥。身上的中山装不破,但是稍微有点邋遢,皮肤跟普通的西北人一样,偏褐色。头发很长,脸型偏宽,嘴唇稍厚。一只手提着水果,另一只手提着的是牛皮纸包起来的一摞书。
“你好你好,你是陆遥?”
“对,《人民文艺》的崔副主编让额来改稿子,他告诉我,要不是你,杂志社不会让额来改。正好,你的书出版了,额正好帮杂志社过来给你送样书。”
刘一民接过这包书,邀请陆遥往里面走。三本单行本都出来了,这是出版社给崔道逸送的样书,崔道逸本来是想过来送的,但手头有点事情,陆遥刚好在旁边,就自告奋勇过来了。
来的路上,陆遥很纠结,心里面在想自己这样做算不算讨好,但又狠了下心暗示自己,自己是《延河》的编辑,就算不是为了感谢,也有个来约稿的名头。
跟在刘一民身后,陆遥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小,但比自己名声还大的年轻人,行事开始局促了起来。
穷出身的陆遥内心是自卑的,后来之所以那么张扬,也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
刘一民将他带到自己的房间,递给他一个板凳说道:“坐,老王,你稿子改的怎么样了?”
一句老王,让陆遥倍感亲切,笑着讲起了自己改稿的事情:“我月初已经来了,改了十几天,我终于发现了一件事情,改稿比写稿还难。”
“正常,写稿是创作一个人,改稿是将这个人再修修改改,让眼睛大一点、个子高一点。但是光修眼睛不行,你修了眼睛,脸也得变一变,要不然眼比脸还大,那怎么行?”
听到刘一民的话,陆遥如释重负,轻松地笑道:“是这个道理,是这个道理。刘一民同志,你没有改稿的经验,但是你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
“我今天是改完了第一版,找个借口出来放个风。抽烟?”陆遥将烟递给了刘一民。
“我不抽烟,你叫我一民吧!”
陆遥将烟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