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曹禺文学奖? (4/4)
换源:
的形式上在报道上体现。
“麻烦你了于佳佳同志,害得你还得改稿子。”
“太客气了,这是我的工作,我巴不得报道越精彩越好。就算是看在话剧票的份上,今天我也得把稿子给改出来。”
十几个青涩的面孔从报社里面走了出来,经过两人旁边的时候还跟于佳佳打起了招呼,刘一民一问才知,这群人都是燕京广播学院的学生,也就是后来的中传。
“来实习的!”于佳佳挑了挑眉毛,给了刘一民一个你懂得的眼神。
离开《中青报》后,老门卫探头看了一眼刘一民的背影,一根烟啊,下次来大爷可不认识你了!
“佳佳,这谁啊?”
“刘一民,现在非常有名气的作家!”于佳佳说完,将话剧票揣在兜里,蹦蹦跳跳的跑回去改稿去了。
老门卫听到后快步走出传达室,望着刘一民消失的拐角,“哎呀”了一声,带着几分懊悔。
刘一民啊,这不是家里大孙子最常念叨的人名吗?下次还得来啊!
剩下的几张话剧票,路过《人民文艺》的时候,给了张广年和崔道逸各一张,毕竟是《驴得水》的首发刊物。
顺便提了提中篇小说文学奖的事情,
“老张同志,不如把中篇和短篇合起来,以‘鲁迅’先生命名,你看国外”
翻来覆去,还是刘一民跟曹禹说的那一套。对于张广年来说,这个建议他更能听进去。
“一民,你小子说的有几分道理,我会跟文联的同志交换下意见的。你走的时候,顺便去一下出版社,你的单行本稿费出来了,先去把稿费给领了。”
张广年提醒道,人就在燕京,汇款麻烦。出版社知道《人民文艺》编辑部的人时不时要跟刘一民碰个头,所以就给张广年他们打了电话,让他们传个话。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