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单行本印刷完成 (2/4)
费尔南多给刘一民按照当前的汇率兑换了300法郎,一下子就花去了《狼烟北平》一半的稿费。
“不用客气,这是为友之道。”费尔南多开心地说道。
4月5号,刘一民根据约定再次来到了红都服装店,师傅热情地邀请刘一民试样衣,看了看效果,老师傅满意地说道:“除了腰有点宽松之外,其余的地方十分合身,我再给你修一修,就可以直接做成衣了,做完后还得来试一次,你明天就过来吧!”
刘一民摸了摸布料,布料的质地非常柔软,不是这年代做职业装经常用的的确良,只不过颜色看起来没有的确良那么亮。
的确良在这个年代大受欢迎,但穿起来并不舒服。
“小伙子,你要去哪个国家?”
“法国!”
“法国,欧洲呀,蛮辛苦的,从燕京坐飞机到巴黎,要好久的。”师傅戴着老花镜用卷尺在样衣上一边比划,一边摇了摇头。
他没有去过法国,但他在这里知道的比绝大多数人都多,跟前来做衣服的稍微一聊天,就能得到不少的消息。
“法国的大使经常过来找我做衣服的,他们这些外国人,做衣服做的特别的勤快,都有钱。”
翌日上午,刘一民如约来到红都服装店试成衣,灰色的西装和灰色的中山装都十分合体,只不过穿上这一身,感觉看起来老了不少。
“这才有个出国的样子,小伙子,你走几步,看看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老裁缝师傅笑着欣赏着刘一民,仿佛是在欣赏自己的作品。这身西装,显得刘一民的身材十分挺拔,只不过脚上的棉鞋跟西装有点格格不入。
“小伙子,这是我给你列好的几个店,你分别去买就好了。如果没有的话,你就要再辛苦多跑跑了。”
“多谢您了!”
“不客气,下次做成衣再来找我!”
一件西服加上一件中山装,花了150元,算下来身上置办齐全的话,200块钱差不多了。
单子上列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王府井这里的燕京市百货大楼,刘一民从王府井周边过了无数次,还真没有进来过。
眼前百货大楼是55年建成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苏式和中式的建筑风格。苏L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是体现在了各个方面,各地都能看到苏式的建筑。
高耸的立柱和拱门下,前来购物的市民络绎不绝。广场上干净整洁,这里是中国规模最大和商品最全的百货商店,不少外国人也过来参观,窗口自然是打扮的漂漂亮亮。
走进百货商店,一楼是售卖一些日化用品的地方。到处是一些革命标语,还有一些是向张秉贵同志学习的口号。
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同志就在一楼工作,专门卖糖果。
去年,张秉贵被燕京市授予“燕京市特级售货员”的称号,今年就要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了。
凭借着“一把抓”的本领当上了代表,还是当上了常务委员。
对于一个售货员来说,靠着绝活走到这地步,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柜台前挤满了人,大家都想让张秉贵亲自给自己抓一把,感受一下劳模精神。
去世后,大楼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