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 第十七章 圣人论 (2/5)
后者断定为善也仅是因为满足众人?
因果背离,难得两全法。
究其因而无为,究其果而无性。
阁中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恰逢这时,姜文正回阁内,得知此辩题兴意盎然。
阁里的小师弟立马来了精神,“让三师兄说!他也一定会选择后者!”
如此果断决绝却被姜文当众驳斥,“今时不同往日,若是从前,我选后者,现如今,我选前者。”
“啊?!为什么?!”小师弟像是被欺骗了感情一样,抱着姜文就蜷缩在他的怀里,说什么都要个说法。
姜文教育道“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为善而善大好,因善而恶不过是天不遂人愿罢了。若是因恶而善,捧得再高也德不配位。追随自己的本心即可,哪管天下人的七嘴八舌?”
众人幡然醒悟,倘若都是为了作恶,那稍微有些良知的人与不作恶的无为之人都可称善,一者无性,二者无为,善的成本实在太低。
为了行善,善的成本便极高,相较之下,自然恶更多一些,一百个君子相较一个圣人相比,自然圣人善,君子恶。
反之如上,一百个小人与普通人相比,最为阴狠的小人恶,其上之人皆善,这还如何算得上是善?
善恶难定,莫要追随他人之评,心中无愧,自然无愧。
阁主只是不停地捋着白须,这一次之后,瀚海文苑阁后继有人了。
阁主拍了拍手,密闭的阁内声音回响,众弟子全都整齐地回自己的位置盘坐下来,姜文之前空出两个位置。
想来应是不在。
“书生多读书,但是也多妄义。圣人有云,知行合一,行中知,知而行。
任那四书五经写得再天花乱坠,可那终究出自人之笔下,不知其详细,怎知其详义?
有人读书枯燥,有人读书愉悦,有人读书消磨乏味,目的不同,眼界自然不同,眼界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
读那一本本书是为了丰识,不是为了探求上面所谓的理论。
读书人,要的是实践,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让你们不定时地出去游历,唯有见多,才能识广。
如小文那一番话,人心自有一杆秤,说得很好,这也是我要强调的。
哪怕我们认为自己再为正确也不要强加他人之身,一人一个看法,自己清楚即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接受愚昧者的无知,承认更盛者的渊博。
这才叫仁心宅厚。
何人仁心宅厚?”
四十七名入室弟子齐口同声道出二字——“圣人”
阁主欣慰地点了点头,立马瞪了一眼行居第四的那名女弟子,自打姜文进来后就一直窃窃私语,现如今挨上了后又开始动手动脚。
原是因为是一介女流之辈,所以对她偏爱有加,现在看来是有些惯得过头了。
“咳咳。”阁主先清了清嗓子,阁内顿时安静下来,他质问道,“李梦一,缘何这般逗你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