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检点兵马 (3/5)
的事情都不提。
啥,承认贼寇,斥责武小雀后怎么办呢?让武小雀留下来剿匪,还是直接把武小雀干掉?戍帝本意就是把武小雀往西边调动。如果真的闹下去,调兵事情还做不做了?
神都那边戍帝的案台上已经摆放各种信息,他猛然拍了一下桌子说道:都在胡闹!
没错,在这位君主眼里“都在胡闹”,昌城世家们在弹劾武家军纵兵劫掠是胡闹,武飞说水寇再起也是胡闹。
戍帝一个都不会认的。
暗卫紧跟武小雀,完全确定这场矛盾冲突全貌,就是武飞抽兵后遭遇敌方世家找茬。
暗卫们全盘跟着武飞,详细记录武飞从武家带的人马数量,以及在各个地点停驻的情报。
武飞操作具有多线性,例如先把士官派到前线,然后东华郡竖旗帜招兵,暗卫们也分成两路进行了记录。
现在武飞招兵完成了,并且让跟在自己身边的士官把两千士兵送到陇右,然后自己一个人留下来和世家开撕。暗卫都不得不开始担忧武飞被当地世家刺杀了。因为武飞要出了意外,那一批开拨到陇右的行伍在半路上失控后突然反了,那可就出大事了。
武飞一边做事一边撕,做的事随时能停,撕可以随时闹大,把自身的统战价值打出来。
戍帝在宫殿中踱步,心中开始重新思量,相对于过去,其他军将们在和世家冲突后,会为了大局隐忍。武飞真的是不懂事呢。同时帝王心也是终于对昌城那些东西们,产生恶感!
…调停是必须的…
昌城城墙上一个公子看着北岸大营,这是朝廷派来的琅琊王,他在整合几郡的豪强时,自诩对武家军做出了优待。因为他在调解中默许了武家军保留北大营!
注:北大营现在都是本地人,朝廷没有钱来给予耕牛和田亩划分,来进行裁撤。拿不出钱只能保持现状,武飞:所以不是他在安抚,而是武家军在帮忙安抚地方矛盾。
这位郡王已经沉浸在了保一方安宁的贤王人设中,对于他来说,自己协调下,只要不出现北边纵兵掳掠百姓,就是自己功劳。
但是现在,突然闹成这个样子?该怎么办呢?
虽然这些年南商进贡楠木,玉石等稀罕物件,但是昌城内的士子们对于琅琊王来说更能提供宝贵的情绪价值。
这位耳朵根子软的'贤王',和名士清谈是滔滔不绝;但是要让他和大军中武人们谈事情,他是承受不了那种粗鄙的场景。然而现在朝廷中突然发送天音,让他必须和武飞见一面。
于是乎琅琊王勉为其难的对武飞发起了邀请。
…拉偏架是不可能的…
在江中的龙船上,武飞乘着龙马落在甲板上。然而进入船中后,看到莺莺细语叹了一口气。
大爻的糜烂远超过自己想象。在列队的侍女中有狐女,也有水气十足的水族女子,还有脖颈细长,头发如同鹤羽的仙子。
在没有过奢靡生活的人眼里,是完全没法想象到底是怎么奢靡。二十一世纪的人用“皇帝的金锄头”嘲笑农民见识浅,但实际上对于贵族生活,大部分网民才是没见识的农民。
曹雪芹的笔下,贾母自称中等之家,大部分人看到咋舌,就这还是中等?然而有一清廷实权亲王看到后,感慨这种生活还是太简单了。
武飞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