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充满病态愉悦感的复仇仪式 (1/7)
八月六日。
周三,清晨七点四十五。
经过一阵不算冗长但也绝对谈不上简洁的领导讲话,成都马拉松的号角终于在清晨的空气中正式吹响。
陈白榆站在指挥中心的巨大战术屏幕墙前,感受着体内充盈澎湃的、刚刚突破到142点的魔力上限带来的微妙空灵感。
一晚上《森罗观想法》的运行,虽然还没有触及到“热”之规则,但也绝对不是没有收获的。
他不仅扩展了魔力容量,似乎也让精神对外物的感知更加细腻了。
昨夜那场略带戏谑味道的“牌局”残留的轻松余韵,混合着此刻对自身掌控力提升的满意,让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张远志早已放弃了邀请他下场的执着,此刻像个导游般站在一旁,带着点自豪介绍着这个指挥中枢:“喏,白榆,你在这儿可是上帝视角!随便看!”
陈白榆的目光扫过眼前的景象。
与其说是指挥中心,不如说是个信息集成的作战室。
几块大型主屏幕分割成无数小块,实时播放着赛道不同位置的监控画面:从喧嚣的起点拱门人流汹涌,到蜿蜒在城市街巷的蜿蜒长龙,再到开阔河滨的那些碧水绿道。
部分镜头拉近后。
甚至能看到选手们专注的面部表情,以及在朝阳下闪烁的汗水。
另一侧屏幕上,流动着一长串名字和跳动的数字,那是佩戴了监测设备的专业选手们的核心数据。
实时配速、步频、距离,还有心率。
陈白榆的目光停留在那几个数字上。
他不需要凑近看小字,扫一眼便能清晰看完所有信息:排在第一位的埃塞俄比亚黑马心率158,稳定得像块磐石。紧追其后的是个东欧面孔,心率172,感觉已然逼近极限。
一个日本选手配速精准但心率179,呼吸节奏有点乱了。
更有趣的是几个国内种子选手,心率多在165-170区间剧烈跳动着,能看出他们在不同策略下的挣扎和坚持。
【啧。】
【左边那个红衣服的小日本再这么用毅力硬顶,不出五公里也得拉爆,心率波形波动得跟失控的心电图似的,意志再强也拗不过生理规律。】
他无声地在心里评价,那种近乎本能的洞察力,让他像是在看一群被数据化标注的、奋力前行的生物模型。
视线掠过屏幕墙的边缘,那里实时连接着沿线的补给站和紧急保障点。
每隔十公里,就能看到一个醒目的标记点,配有快速反应小组的图标,有医护车、摩托车和穿着醒目制服的人员待命。
屏幕上甚至能隐约看到某个十公里点上,一个抽筋的选手正被扶着坐下,志愿者熟练地递上水和小海绵。
更远些,在直播画面切换不到的桥梁下方,一个后勤人员正在整理码放补充能量胶的保温箱。
【准备得倒是挺充分。】
【看来组委会对上次遂宁有点小插曲的那个教训还是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