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集《直解》 (5/6)
你全身发冷,好冷好冷好冷,穿很多衣服都不觉得热。这个时候你那个中阴身看到一堆火扑过去,就在那个油锅里面得果报了,就是爱取。所以我们在得果报的时候,除了阿赖耶识当中有无量无边的名言种子以外,你临命终的爱取,它有滋润业力,业种子、名言种子得果报的作用。
唐朝有一个叫僧藏法师,僧是三宝那个佛法僧的僧,藏是那个三藏,经律论三藏的藏,僧藏法师。僧藏法师他白天就是修福,任劳任怨,为大众师服务,晚上就念佛,老实念佛。到临命终的时候,六欲天次第出现,这个六欲天的名言种子,他当然栽培了很多的名言种子,也栽培了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种子。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他也念佛。但是这个名言种子出现的次第,净土的名言种子没有先出现,就是六欲天先出现。四天王天的中阴身先现前,这个宫殿的境界,乃至于忉利天、乃至于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但在他心中都没有动一念爱取心,他知道这件事都不是我所要的,所以它一出现以后,一下就消失掉;最后极乐世界的莲花才出现,这个时候才动了一念爱取——欣求极乐,一刹那间就到莲花里面得果报。所以得果报,除了我们平常的业力所熏习的名言种子以外,临终的爱取它有滋润的作用,八和九,这个都是属于现生的,指临命终。
十是“有”。“谓行等六支,受过爱取滋润,有力量决定招感当来异熟之位”。这个行等六支,行指的是业种子,识、名色、六入、触、受是名言种子。就是这些业种子和名言种子你造了很多很多,但是都还没有得果报的力量。要等到经过爱取滋润以后,它就有强大的力量,来决定招感当来异熟果报,这个时候叫做有。这个有就是前面的行——业种子,跟识、名色、六入、触、受的那个名言种子,这两个种子经过滋润以后的种子叫做有。而这个种子是有决定的力量得果报了,叫做有。这个地方叫能生支,它能够引生当然异熟果,正式能够引生。这两个都是在临命终的时候出现的,这两个是因缘。前面的都是平常的栽培,“爱、取、有”是临命终的时候。
五、生、死:那么当到有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能够阻止了,就是有生了。就是“谓从母胎托生之初刹那,乃至未老死之果法”。可能是在人的母胎、或者是在畜生道的母胎、乃至于在诸天的母胎托生,乃至于还没有老死这个过程,从出生那一刹那开始算起,到还没有老死,这一段都叫做生。那么死呢,“谓由苦果之衰变,乃至死灭位”,这个色心,当然这因缘所生法它就不断不断的衰老、变化、乃至于死亡,这个时候安立做死。这个是所生,是指来生的。
那么这样子讲,这个分段生死,“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我们把它做一个归纳。“由诸业习气”,这个指的是业种子,就是你造了很多的善业恶业的种子。这个二取,“二取习气”指的是爱取的烦恼是能取,所取的是名言种子。爱取是爱取谁呢?取这个名言种子——果报。不过当然主要是能取的爱取,爱取是决定的,名言种子是被动的。换句话说我们在得果报,第一个是你的业力,第二个是你临命终的爱取,这两个对你的生命都有影响力。
我们净土宗讲随业往生和随念往生。一般人的业力很强的人,善业恶业很强的人,他一下子就得果报了。一般人这个业还不决定的时候,你临命终的爱取就很重要。所以我们讲临终助念,临终助念就是临终帮助他生起正念。帮助他生起正念有两个层次:一种,因为这个人是非佛教徒,你叫他皈依阿弥陀佛有困难,这怎么办呢?你让他忆念他的善业。哦,这个人在今生当中曾经有布施一个慈善机构,你要他不断地去忆念这件事情,念这个施,施波罗蜜,忆念施的这个善念。他这个施的这个爱取,能够去触动这个善业。你起码能够帮他生起正念,忆念善事——念施。最好当然是念佛了,不断地去忆念弥陀的依正庄严,那当然最好了,这个时候会触动过去净业的种子。
所以我们说随业往生或者随念往生,随念,这个爱取的因缘很重要。除非是大善大恶的人,否则临命终的念头,那个爱取滋润的功能是有决定性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平常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在这个地方,就是你要转变你的爱取。你应该去思惟娑婆世界的过患,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把对娑婆世界的爱取转成对极乐世界的爱取。那这个时候,虽然我们很多很多的业力,三界里面很多的名言种子,都还没得果报。但是因为你不再爱取娑婆世界,它就不能得果报了,就使令极乐世界的业力先得果报。我们讲“带业往生”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你靠着临命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