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直解》 (11/12)
言的引导。就是这个加行位的菩萨在修空观的时候,他必须有佛陀的名言。“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他这一念心跟真理要有这个文字的引导,才能够趣向真如,所以他的心中还有这个名言相,叫“现前立少物”。
以这样的一个名言的引导,来安住唯识实性,但是因为他这样的一个引导,是“以有所得故”,你这样是带相观空。因为真理的现前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所以他心中有所得,“非实住唯识”,还不能真实地契入唯识的实性。当然他已经离唯识的实性非常接近了,但是因为心中还有名言,所以还不能够真实地契入唯识实性。这个是偈颂的一个简单的消文。看蕅祖的注解:
为欲见道,復修煖顶忍世第一,四种加行,伏除二取,名“加行位”。顺趣真实决择分故,亦名“大乘顺决择分”。
这个地方大家容易理解,我们看它的内涵。这个加行位有煖顶忍世第一。先看这个煖,什么是煖呢?止观相应,道火前相,叫作煖。他虽然没有出现真实的智慧火,但是已经有一种温度了,这钻木取火有温度出现了,叫煖。就是:
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名为“煖位”。
在禅定当中,有智慧的光明,所以叫“明得定”,寻思徧计本空,应当如幻,叫煖。
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名为“顶位”。
这个顶位,是慧日增长,寻思位极,他智慧到了最高点。
依印顺定,发下如实智,于无所取,决定印持;于无能取,亦顺乐忍,忍境识空,名为“忍位”。
什么叫忍呢?念念观照,会诸于理。这个煖顶二位是容易退转的。一般我们判教,煖顶是成就五根,信进念定慧五根。这个忍是五力,他对这个信心跟智慧是有破恶的力量,叫力,他不容易退转。再看第三十四面:
依无间定,发上如实智,双印二取皆空,名“世第一位”。从此无间,必入见道,异生法中,此最胜故。
从这个忍位以后到无间定,到无间定的时候,是一定要成就圣道。只有十六剎那,十六剎那以后就要入这个圣位,所以在有漏法中,最为第一,叫世第一。这个加行位就有四个:煖顶忍世第一。
然诸菩萨于此四位,犹于现前安立少物,谓是唯识真胜义性。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带相观心,有所得故,非实安住真唯识理也。
因为他在观察真理的时候,是带相观心,所以叫“现前立少物”。他这个心还要有名字言说的引导,所以他有所得,还不是跟真理相应。
“煖位”、“顶位”——依识观空,则境空识有。
“下忍”——印成境空;“上忍”——印成识空;
“世第一法”——双印二空;皆带空相,未得全除。
彼相灭已,方实安住真唯识理,名“通达位”。
这个地方大家容易理解,这个地方,我们在学习判教要注意一点,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叫外凡资粮位。什么叫外凡呢?就是心游里外;这个加行位的菩萨叫内凡,心游里内。
就是资粮位的菩萨,其实他主要的就是靠着一念的信心跟对于大乘佛法的理解,来支持着这个资粮位,所以他一天当中的心是散散乱乱的。既然讲心游里外,他这一念跟真理相应的时间不多,大部份时间都是活在徧计执,在这个有相的这种尘劳境界分别活动,大部份,偶尔到佛堂当中提起正念,把法宝现出来,这个时候跟真理少分地相应。所以资粮位的菩萨修行,他就是这样,进进退退的,有时候用功修行,有时候到外面去走一走,散散步,他这个心,是心游里外。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