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十四卷《直解》 (4/12)

的。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在流转当中,如果我们作一只蚂蚁,蚂蚁当然是一个卑贱的感受,不管牠的思想、色受想行识,都是非常卑贱,这个时候您就以蚂蚁的这种感受、思想、了别性为自我,但是这个自我的相貌,事实上不是业力所感。因为从依他起的角度,您不过是出现一个蚂蚁的色受想行识剎那剎那地生灭,但是您怎么会在这个当中,出现一个不生灭的我相出来呢?这个我相是捏造出来。

    就像说是,我们明明看到了绳子,但是我们心中捏造一个蛇的影像,这个蛇的影像是不存在。名言所安立的一切法,这个就是“徧计执”。这个从唯识的角度来说明说我们心的相貌,说我们任何一个补特伽罗有情,除非我们能够修习这个我空观、法空观这个无分别智的训练,否则,我们的内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只有第一剎那是得到依他起性,第一剎那,第二剎那以后,第六意识的名言就开始活动了。“想”,就是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我们第六意识开始安立名言以后,我们就失去了依他起的真实相貌,就是说,我们开始活在自己的徧计执,我们再也看不到诸法的真实相。

    说是我们今天跟一个人接触,那个人他只是无意间讲出一句话,那我们内心跟这个名言、这句话接触的时候,第一剎那,我们是听到这句话的依他起性,但是第二剎那,我们第六意识马上生起回忆,就开始对这句话加以诠释:这个人可能对我不满,他可能就是对我有嫉妒心,各式各样的名言。这个时候,我们后面的时间当中,就开始活在自己名言所安立的一切法当中活动,我们再也不知道、再也看不到这句话原来的相貌,它就是一句话而已,但是带动我们的徧计执出现。

    所以说,徧计执就是情有理无,就是从凡夫的情执当中,他像是真的存在,但是从圣人的智慧观察,这个是不存在。这是您看到绳子,您自己出现一个蛇的影像,根本就没有蛇,这是由名言所安立的一切法,那么这个叫作“徧计所执性”。当我们落在这样的一个相貌的时候,这个时候,《唯识学》就安立您的心态,是处在徧计所执性,您已经是被您的名言所障碍住了,这是徧计所执性。

    再看第三个,圆成实性。

    次云“圆成实于彼”等者——谓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即于彼依他起性之上,常远离前徧计所执。

    这个圆成实性,我们先解释什么叫“圆成实”,就是圆满成就诸法实性。那么这个圆满成就诸法实性,这个先解释这个“诸法实性”,什么叫诸法实性,就是它没有变异,没有变异相,就是说这样的道理,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的,它没有变异相,不增不减;其次,它是圆满的,这个圆满是说明它有随缘的作用,它能够随顺因缘,出现十法界的这个色心诸法,圆满它有随缘的作用。它具足不变跟随缘这两个意思,而且这样的道理是成就的,成就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恒常存在的,它不必假藉造作的因缘才出现的。

    这个意思就是说,它是一个无为法,它不是一个有为的事相,它是一个无为的理性。这个道理不是谁创造出来的,不是佛陀创造出来的,是佛陀他觉悟了这个道理,不管您觉不觉悟,这个道理是永远存在的,它是一个成就。它不是像菩提涅槃,那是佛的果报,菩提涅槃当然是要佛陀修六波罗蜜的因缘,才有这个功德。但是这个理性的东西,它不是佛陀创造的,佛陀修六波罗蜜,它这个道理也是一样不变随缘,凡夫造了罪业,这个道理也是不变随缘,所以这个道理是一个无为法。

    它这个道理是要怎么出现呢?即于彼依他起性之上,远离前面的徧计执。就是我们在面对依他起的时候,要修这个无分别智,我空、法空的无分别智,来破除我们心中的名言,破除我们心中的徧计执,那么这个时候,才会出现这个道理,这个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道理才出现,这个就是“圆成实性”。这是第一段。

    再来第二段,它把这个圆成实跟依他起的关系,作一个对比,作一个比较了。

    故此圆成实性,与彼依他起性,譬如麻之与绳,水之与波,既非是异,亦非不异。亦如无常、无我等蕴处界有为诸法,与无常无我等性,非异亦非不异。盖若言异,则应蕴处界不是无常;若是不异,则应无常不是蕴处界等共相。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玄剑烬途 大明补牙匠 我能识别万物,但信息是错的 天命锈材 蜀山:灭绝 凡人修仙:我能变废为宝 我女友是弦乐大魔王 我真不想修仙啊! 被逼做通房?我转身嫁渣男他爹 这本书的名字叫:空
相关推荐:
天命锈材 凡人修仙:我能变废为宝 异界殖装:从抱脸虫开始的 从搜山降魔开始成神 剑主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