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直解》 (5/11)
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我们在这个信心的支持之下,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以后,烦恼也淡薄了,善业也增长,这个时候我们就深入大乘经典,开大智慧。在大乘经典的法语当中去修学,慢慢的我们心中就能够明白一些道理,就是对于这个事理,这个事当然指的是世俗谛的这些因果的法则,这个理就是我空法空的真理,能够明解,明白理解。
这个无痴,就是一种智慧的意思。我们讲这个诸法实相也是可以,诸法实相的解释很多的差别,我们以这个最圆满的说法来说,最了义的,这个天台宗讲这个诸法实相,就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说我怎么知道这个生命的真相呢?这有一个方法,你不要去观那个外面的树怎么样,也不要观外面的房子怎么样,就是你的下手处,观照你这一念的现前一念心性。这怎么观呢?所观境是一念心,能观的智是空假中三观。
第一个用空观来照他这一念心,说我这一念心有时候起善念,可有时候起恶念,但是这个善念恶念都不是自生他生共生的,都是因缘生,这个因缘生的本性就是毕竟空。就是这个我们这个流动的心识当中,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它完全是因缘的法,缘生缘灭的一个体性。这个空观的照了,这个时候给我们很大的鼓励跟加持,我们从这样的一种生灭变化的念头当中,看到了我们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时候我们深信断除恶法、成就佛道是可能做到的,这个时候对于这个大乘的信心就生起了。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很容易发起菩提心,就是这个成就佛道是可能的,不是天方夜谭,因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这个空观照了以后,就观这个假观。我们一个念头一动,这个因缘就会有各式各样的假名假相假用。说是我们有些人的念头,是一种增上的恶念,恶念强,恶念要他改很难改,要生起善念很困难,这种人是三涂种性。有些人的心是增上的善念,他很容易生起善念,那他偶尔也会生起恶念,但是善念的力量强,这个是人天种性。有些人的念头的功能是出离性,他不欢喜热闹,不欢喜人群,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他内心当中也特别的清净。但是他对无量无边的众生在苦恼当中,他没有一种心情,要救拔他们的心情。但是他也是非常难得,他也知道三界的这个苦空无常的道理,希求自己的解脱,这种人多分是二乘种性。
另外一个最好的是菩萨种性,他能够内心当中,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在自己方面有自我的要求,要使令自己成就佛道,他一方面观察这些如母的有情在生死流转,认为他有一份的责任要救拔他们,不忍众生苦,不愿圣教衰,其是大悲心来救拔有情,就是经常起这种念头的人,他这种人多数是菩萨种性。这个假观就观这个十法界有四种的种性,就是有各式各样的念头,你这个人就有各式各样的如是的因缘果报的出现。
这个中观就是把前面的空观跟假观两个把它放在一起,真空也不要去障碍妙有,妙有也不要去障碍真空,让空有同时显现出来,空有同时,空有无碍,谓之中观。我们这样子去观这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的时候,我们也就明白了生命的真相,这个就是无痴,你明白了生命的真实相。有真实相以后,我们就能够去调整自己,就是从无贪跟无瞋。先看无贪的善根:
无贪。于有、有具,无着为性。对治贪着,作善为业。
这个无贪它的一个所观境,是一个有、有具,这个有是三界的正报,这个有具就是这个正报的资具,简单的说就是依报的环境,就是提供这个果报的资具。我们面对这个果报跟这些资具,能够无着,无所染着。这个着就是如色染衣,附着不捨。就是这个颜色染在衣服上,你就洗不掉。“对治贪着,作善为业。”无贪的关系,我们就能够生起很多的善法,这个无贪的善根,主要是对治法贪着来的。当然这个对治,它也不是强压的,它是一种止观的力量的调伏。
一般来说,年轻人所贪的境界是贪色,老人家是贪财。这个贪色,就是对这个男女色身的贪爱。佛法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对这个男女色身的贪爱有一个根源,就是这个颠倒,就是在境颠倒。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贪爱色身呢?或者是自己的色身,或者他人的色身,就是我们一直认为这个色身是清净美妙的,是可爱的境界,就是我们没有看到色身的真象的颠倒。
这怎么办呢?龙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